第911章(第3页)
以及束膜缝合标准,推荐标准为9-0显微缝线行四定点定位缝合,但如果技术达标的话,做八个点的对位吻合更好。
而且这次的《技术报告》,也总算让他们知道,想要掌握颈七互换术究竟要具备哪些基础功底了。
一路看下来,赖光圳等人只觉得吃惊。
太精确了!
神经解剖学方向,需要了解臂丛神经的详细分支,其中重点掌握颈七神经根走行及支配区域;需要熟悉颈部筋膜层次与毗邻结构,比如斜角肌间隙、锁骨下区域……
显微外科方向,则要做显微镜下血管、神经吻合的专项训练,着重练习神经束分离与精准对位的技巧……
而更让赖光圳等人吃惊的是,许秋甚至还在《技术要点》中给出了最适配培养这些能力的方式。
譬如显微外科,则利用大尾鼠动脉,完成两百个小时的显微血管吻合实验。
甚至于……
许秋还在《技术报告》中提到了一个全新的方向!
之前的不切断术式,是借助显微解剖、复合体等延长分离长度,借助复合体催动神经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