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金粉世家2(第2页)
\"老爷说得没错,你确实不凡。\"金太太拍拍她的手,\"以后每月给你二十银元作酬劳,如何?\"
二十银元在民国初期已是不小的数目,俞瑾欣然应允。这意味着她不再是寄人篱下的孤女,而是凭能力获得认可的助手。
傍晚时分,俞瑾正在房中整理账目,忽听门外有脚步声。
\"俞小姐在吗?\"一个清朗的男声响起。
俞瑾心头一跳——是金燕西。她深吸一口气才应道:\"请进。\"
门被推开,燕西一身浅灰色西装,手里捧着几本书,笑吟吟地站在门口。近距离看他更显俊朗,眉目如画,嘴角微扬,带着几分玩世不恭的气质。
\"打扰了。\"他走进来,将书放在桌上,\"听说府里来了位才女,特来拜访。这是我收藏的几本诗集,想着俞小姐或许喜欢。\"
俞瑾扫了一眼,竟是徐志摩的《志摩的诗》初版本,价值不菲。这位七少爷出手果然阔绰。
\"七少爷太客气了。\"俞瑾没有立即接过,\"我只是略尽绵力,当不起如此重礼。\"
燕西挑眉:\"你不必叫我七少爷,唤我燕西即可。这些书放着也是放着,不如给懂得欣赏的人。\"
俞瑾这才拿起书翻看。作为文学爱好者,能亲手触摸民国初版诗集让她激动不已。她小心抚过书页,没注意到燕西正饶有兴趣地观察她的表情。
\"看来我猜对了,俞小姐果然爱诗。\"燕西笑道,\"不知最喜欢哪一首?\"
俞瑾随口背了几句《再别康桥》,用的是标准的现代朗诵法,情感充沛而不夸张。
燕西眼睛一亮:\"这朗诵法新颖得很!我在北大听教授们朗诵,都是拿腔拿调的,远不如俞小姐的自然动人。\"
\"不过是随心而诵罢了。\"俞瑾合上书,\"七少爷厚赐,无以为报。若不嫌弃,我有一小物相赠。\"
她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钢笔——这是她这几日利用闲暇时间,用羽毛和墨水自制而成的简易钢笔。
\"这是...?\"燕西好奇地接过。
\"钢笔,西洋书写工具,比毛笔方便许多。\"俞瑾演示了用法,\"我手艺粗糙,七少爷将就着用。\"
燕西试写了几个字,惊喜道:\"妙极了!比我在洋行见过的还要顺手。俞小姐真是心灵手巧。\"
两人相视一笑,气氛融洽起来。燕西顺势坐下,与俞瑾聊起诗歌文学。俞瑾小心应对,既不过分显露现代知识,又不失才女本色。当燕西提到最近流行的新诗运动时,她恰到好处地评论几句,引得燕西连连称奇。
\"没想到俞小姐对文学有如此见解!\"燕西眼中闪着光,\"下周我们有个诗社聚会,不知俞小姐可愿赏光?\"
俞瑾正要回答,忽听门外一声轻咳。转头望去,一个穿着淡蓝色旗袍的少女站在门口,手里捧着一叠书稿。
\"清秋来了!\"燕西起身相迎,\"正巧,我给你介绍,这是暂住我们家的俞瑾小姐,才学不凡。俞小姐,这是冷清秋,我的...好友。\"
俞瑾心头一震——冷清秋!原着中的女主角,那个最终与燕西悲剧收场的女子。眼前的少女约莫十七八岁,清丽脱俗,如空谷幽兰,眼神清澈中带着一丝忧郁。
\"久闻冷小姐大名。\"俞瑾真诚地说。在原着中,她对这位才情横溢却命运多舛的女子充满同情。
冷清秋有些惊讶:\"俞小姐认识我?\"
\"燕西提起过。\"俞瑾随口圆过,上前握住冷清秋的手,\"你写的诗我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