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民报社日月兔

3. 真相

    孟允抒进门问过门房,得知许昭已经散值归来,便叫秋盈先回去,自己则前往书房寻许昭。
 




    既是要撰写报道,孟允抒决定先从当事人入手,随后再进行多方查证。
 




    她行至书房,见房门开着半扇,一眼便望见许昭正坐在桌前看书,对她的到来浑然不觉。
 




    孟允抒到底与许昭不熟,有些紧张地整理下衣衫,上前行礼道:“许公子。”
 




    许昭闻声起身,微微颔首道:“孟姑娘回来了,请坐。”
 




    两人隔桌落座,许昭叫人来给孟允抒上了茶,孟允抒屏退旁人,开门见山道:“公子当下是否方便,我有些事想问你。”
 




    “姑娘请讲。”
 




    “事先声明,我接下来所问之事并非出于私心,只想求得事实真相,望公子直言不讳。”孟允抒很快进入角色,“关于姚府被抄一事,我自知舅父作恶多端,但并不清楚其具体罪证,敢问你是否知晓?”
 




    “国有国法,若非证据确凿,朝廷不会给姚府定罪。”说着,许昭便罗列了姚府的种种罪状,“这些罪行都有迹可循,人证物证俱在,姑娘如有疑问,可亲自前去打听。”
 




    孟允抒听得心惊胆战。姚府所做之事,件件都是死罪,满是黎民百姓的血泪。
 




    她面上却依然不动声色,试探着问:“公子这些年也收受了不少姚府的好处,此事又当作何解释?”
 




    “姚府所送财物,或是捐赠或是充公,我一概有记录。至于结党营私,更是无稽之谈。朝堂之上众人皆知,我向来与姚大人水火不容。”许昭神情严肃,“许某不是圣人,但至少问心无愧。”
 




    孟允抒见许昭没有回避问题的意思,觉得可以加快提问的节奏。
 




    但接下来的问题比较敏感,为防止激怒许昭,孟允抒装出泫然欲泣的模样,双手攥紧手帕置于自己胸前,用哀婉的语调问:“既是如此,你当初为何要与姚府结亲?”
 




    此言一出,许昭果然沉默不语。
 




    孟允抒转头紧盯许昭,表面上是在逼视他,实则谨慎地观察他的脸色:“还请公子为我解惑。”
 




    良久,许昭终于开了口。
 




    “过去碍于你我的身份隔阂,有许多话我不便讲明,现今是该对你说实话。”他停顿片刻,提及当年之事,“三年前我考中探花,被封了个小官,其后有多人前来说媒。我无意娶妻,但姚大人曾多次牵线,邀我去府中小坐,我不能不允。”
 




    孟允抒点头,这便是“榜下捉婿”。进士及第的人往往是潜力股,投资回报率高些,当然炙手可热。官场上的人也明争暗斗,想借联姻壮大自己的势力,她舅父打的就是这个主意,一直向许昭施压。
 




    “我在姚府见到姑娘面带愁容,眼中含泪,打探得知你在府中常受轻待,又因我屡次拒绝这桩婚事,一时间流言四起。”许昭抬眸看了孟允抒一眼,“你时年十八,姚大人无论如何都要为你定一门亲事。到我府里虽不至于让你毫无顾虑,但至少可不被欺压。后来之事你也知道。”
 




    当年孟允抒确实听秋盈提起,许昭曾向她打听自己的情况,但她只当许昭是随口一问,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也没想到他是因此才应下了亲事。
 




    她回忆那篇文章,现在只剩下最后一处污点:“公子因此事升任郎中,是否会良心不安?”
 




    “姑娘请看看这个。”许昭起身取来一封书信递给孟允抒,“接到告身后,我曾向陛下上疏奏议,陛下也作出答复。”
 




    她展信一看,内容是许昭对自己私德有亏的痛斥,言说他不但不应升官,反而应该被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