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民报社日月兔

30. 征婚广告(第3页)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得知,黎民报社能够帮人在报上刊载广告,她就有了这般主意。”
 




    孟允抒明白,郑姑娘和初晴都是未出阁的女子,她们的人脉和社交圈都太过狭窄,想要从中挑选佳偶并非易事,不如通过小报广撒网,或许还能找到更多机会。
 




    “说句实话,我觉得小姐的想法不错,可此事于她的名誉有损,所以我一直劝她打消这个念头。”初晴绞着手帕说,“但我知道小姐的脾气,她是个有主见的。小姐认定了的东西,旁人再怎么阻拦都无济于事。”
 




    从方才的见闻和初晴的描述中,孟允抒将这主仆两人的性格都摸了个七七八八。
 




    初晴不排斥在小报上刊登征婚广告,但她担心郑姑娘的声誉会因此受损;郑姑娘则对流言蜚语嗤之以鼻,并不在意旁人的眼光。
 




    既是如此,孟允抒当然也想帮初晴促成一桩合她心意的姻缘,却不知郑姑娘是否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能否应对随之而来的舆论冲击。
 




    她先将这些问题放到一边,转而问初晴:“那你和郑姑娘可有想好,你们如何通过这则广告寻觅良配?”
 




    初晴目光躲闪地点点头,孟允抒见她整张脸都已经红透,毫不怀疑她再继续问下去,初晴会直接缩到桌子底下。
 




    于是孟允抒叫伙计重新把郑姑娘请了进来,向她提出了同样的问题。
 




    “孟社长请看。”郑姑娘胸有成竹地笑笑,她从荷包中取出张纸,将其展开递给孟允抒,“我和初晴已经事先拟好广告内容,现在只等孟社长点头。”
 




    孟允抒接过那页纸,将其放在她和萧谨言中间,好让他也能看得清上面的字迹。
 




    这则征婚广告的前半部分和孟允抒见过的那些大同小异,无非就是些对于女方基本情况的概括,以及对男方提出的要求。
 




    而后半段的内容引起了孟允抒的重点关注。
 




    “各位符合条件的公子若有意向联系,请仔细阅读以下问题并作答,将信件寄给郑姑娘。”
 




    在收信地址下方,纸张上赫然写着九个问题,俨然一份形式规整的考卷。这些问题中,有关于对婚姻的看法,有对于家庭关系和相处模式的思考,还有面对冲突的态度和解决办法。
 




    对此郑姑娘解释道:“如我所说,初晴是我唯一的贴身侍女,她的婚事我必须慎之又慎。我们经过讨论后,确定下了这些问题。若我们能够收到来信,从他们的回答中就足以窥见其人的品行与想法,由此便可初步筛选出与初晴相配的男子。”
 




    即使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都只是搭伙过日子,在胤朝就更是如此。许多夫妻在婚前甚至都没见过彼此,跟别说观念一致。
 




    因此,不幸的婚姻比比皆是。
 




    孟允抒感慨道:“两位姑娘真是思虑周全。”
 




    她都有些怀疑这两人也是穿越者了。
 




    孟允抒将目光重新放到纸上,在那些问题后还有几段话。她从标题和格律中能看出这是一首词,但只填了上阕,从中可见作者豪迈飘逸的气势,以及超凡脱俗的词作水平。
 




    “好文采。尤其是第三、第四句的意象对比,简直妙极。”
 




    孟允抒对此赞不绝口,她看向郑姑娘问:“姑娘这是何意?”
 




    “这些年初晴跟着我读了不少书,她的夫君可不能胸无点墨。”郑姑娘受到夸奖,毫不掩饰她的得意与骄傲,“这就是最后一题。这首词的上阕是由我本人所作,下阕就留给读者填写。”
 




    胤朝的文人尤其讲究风雅,若是对得好,当然能加不少分。但有这上阕珠玉在前,要想对上一个合适的下阕使之浑然一体,这绝非易事。
 




    孟允抒见萧谨言端详着那半阙词,沉吟许久都未曾开口,像是在反复品读。
 




    “谨言,有什么问题吗?”
 




    萧谨言被孟允抒点了名,这才回过神来:“没有。”
 




    他看向郑姑娘,神情庄重又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话。
 




    “姑娘,这词是你亲笔所作?”
 




    “那是当然。方才我不是说过了吗?”
 




    郑姑娘的语气颇为自得,半是嘲讽半是调侃地说:“难道是萧主编被这首词所展现出的文采震撼,不相信它出自我手?”
 




    “不,我只是想向姑娘确认一下。”
 




    萧谨言的语调变得恭敬起来,他望着郑姑娘缓缓说了一句话,声音竟然有些颤抖。
 




    “姑娘,其实你不姓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