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民报社日月兔

61. 漏网之鱼(第3页)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
 




    赵咏连忙点头:“愿意,我当然愿意。”
 




    孟允抒开门见山地问道:“那些孩子现今在何处?”
 




    “他们都被安置在北郊的一处破庙内,目前并无大碍。”
 




    在得知寺庙的具体地址和牙行的现状后,孟允抒迅速作出了决断。
 




    她起身对在场的村民行了一礼:“有劳诸位再帮我一个忙。”
 




    而后,她说出了接下来的安排。
 




    “我们先押着赵咏回城,然后兵分三路。一路去庙里解救那些孩童,一路盯紧牙行防止有人通风报信,一路将赵咏带到县衙,好让他们在取证后尽快处理此案。”
 




    在孟允抒的指挥下,后续的一切行动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在县衙官员与民众的配合下,不出三日,他们就将主要涉案人员一网打尽,永盛牙行也被官府查封。
 




    这样一来,每方人员都有所收获:受害者父母寻回了自己的孩子,线索提供者得到了奖赏,盘石村的村民广受称赞,报社的名号愈发响亮,县衙官员也因办案有功受到嘉奖,算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当然,这些孩童失踪案的确已经圆满落幕,但孟允抒接下来还要进行更多调查。
 




    拐卖人口的案件屡见不鲜,可并非每一桩都已经被破解。自从孟允抒发布公告向民间寻求失踪儿童的线索后,有些民众秉持着“宁可无用,不能错失”的原则,向孟允抒提供了许多与此案无关的情报,其中包括过去几年间失踪人口的信息、疑似藏匿被拐人口的地点、生活中的异常见闻等。
 




    虽然从结果来看,这些消息最终被证实与近期的拐卖儿童案无关,但既然获得了这些信息,她就不能任其被浪费。
 




    于是,在“全民打拐”的浪潮尚未消退之际,孟允抒趁热打铁,鼓励民众向自己举报生活中的异常现象,尽可能多地搜集情报移交给官府,便于他们展开进一步的取证与归档工作。
 




    这日,孟允抒吃完午饭回到办公室,一眼便望见她桌上放着一摞整齐的书信,上面用一张纸条标注着“举报信”。
 




    最近这已经成了报社的一项新的例行事务,每日中午由伙计们负责收集举报信,而后将其交给孟允抒做初步审查。
 




    孟允抒趁着消食的功夫,随便拿起一个信封拆开,抽出其中的纸张。
 




    她将纸展开后漫不经心地瞥了一眼,却在看清上面的内容时皱起了眉头。
 




    这张纸上只有短短的一行字,但因字体极大,又是用朱砂写就,所以显得十分醒目。
 




    而字迹所表达的内容也和其外形一样来者不善。
 




    “孟社长,你若是再深入调查,下场只有死路一条。”
 




    显然,这是一封明晃晃的恐吓信。
 




    孟允抒不知道她是否真的触及了什么人的利益,亦或是有人存心报复自己,所以想了这么一出恶作剧来捉弄她。
 




    正在她陷入沉思时,排云清脆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
 




    “社长!”排云探了个脑袋进来,“会客室有位客官找您,说是有重要情况向您汇报。”
 




    “好,我马上就来。”
 




    横竖没有头绪,孟允抒索性把那封恐吓信抛之脑后,将它胡乱塞进了抽屉里。
 




    在一片幽暗的光线中,纸上的字迹越发显得鲜红欲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