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民报社日月兔

75. 怪圈(第3页)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不发。在我的追问下,他最终告诉了我实情。”
 




    梅姨娘将她的头颅垂得更低了些,眼睫在她脸上投下一片浓密的阴影。
 




    “他说,近日他曾与几位高官会饮,他们在酒酣之际曾提及,若此时能有美人相伴助兴,那定然是一桩美事。只可惜他们碍于禁令,不能在明面上做这些事。”
 




    孟允抒会意地说道:“所以,程大人就打起了这样的主意,将张府改建成了如今的这般模样。”
 




    梅姨娘点了点头,而后发出一声无奈的喟叹。
 




    “我当然知道这是造孽的错事,可朝中没有几个人是完全干净的。若是玄平要坚持成为一个异类,恐怕只有朝不保夕的命运。”
 




    自古以来便是如此,在短期内做出改变简直是天方夜谭。从程玄平入局的那一天起,他就已经身不由己了。
 




    “所以,每一次我都劝自己,玄平是迫不得已,他这一路走得如履薄冰,我该理解他,包容他,帮衬他。”
 




    腐败吞噬了程玄平,梅姨娘也对此心知肚明,可她惦念昔日情分与恩义,于心不忍,故而一次次地作出让步。
 




    于是,梅姨娘一直为虎作伥,伴随着程玄平一同坠入深渊。
 




    “一步错,步步错。”孟允抒望向梅姨娘,“那你今后打算如何,还要这样帮着程大人为非作歹,眼睁睁地看着那些姑娘殒命,看着程大人与初衷背道而驰吗?”
 




    孟允抒的这句话问到了梅姨娘的心坎上。她沉默良久,摇着头轻轻说了一句话。
 




    “我不知道。”
 




    “朝政之事太过复杂,我并未涉身其中,也从未研读过政书,因而无法对此发表什么见解。”梅姨娘的语气哀婉,“但玄平的艰难我都看在眼里。我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只希望他能平安顺遂。”
 




    孟允抒理解梅姨娘的无奈,可她对菡萏的故去无法释怀。而且,听她的意思,程玄平做的脏事还远不止这些。
 




    “如果程大人保全自身的代价是千万黎民的血泪呢?”
 




    梅姨娘的眉尖紧蹙,将头深深低下,像是在与心中的纠结苦苦斗争。
 




    孟允抒见她有所动摇,便趁热打铁地问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梅姨,你认为程大人还是当年的那个他吗?”
 




    梅姨娘明白她的回答意味着什么,但她依然说了实话。
 




    “在我心里,从玄平入朝的那一天起,他就已经故去了。那年,他十九岁。”
 




    她仿佛挪开了一块压在心口上的千斤巨石,一颗冰凉的泪滴随之倏然坠落。
 




    梅姨娘抬头看向孟允抒,声音却并未发颤,面色也是一如既往的平稳安宁。
 




    “但是,孟社长,我们的力量太微弱了。即使你我二人通力合作,再经由许大人联合诸臣,也无法彻底铲除朝政当中的所有顽疾。古往今来都是如此,我们根本无法改变这一局面。那么,我们这样做的意义何在?”
 




    孟允抒明白,这是一个千古不变的难题,也是一个令人费解的怪圈,所有人似乎都被围困在这座无形的牢狱当中,在里面不断地打转,无论尝试过多少种办法,最后似乎都会重蹈覆辙,抵达那个不可避免的坏结局。
 




    “若是人人都这样想,索性放弃抵抗,直接将局势拱手让人,我们的生活才当真是不见天日。”
 




    就在梅姨娘以为这是一句空泛无力的大道理时,孟允抒却笑了笑,说出了下文。
 




    “但我们的日子还没有那么糟糕,对吧?”
 




    梅姨娘犹疑地看向孟允抒。
 




    “虽然朝政当中的那些顽疾始终存在,可清风峻节的文人士子也一样层出不穷。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至少还有坐在这里对谈的机会。”
 




    孟允抒将目光移向面前的烛灯,橙红色的火苗在一团漆黑中发出微弱的光线,却足以照亮桌面的一角。
 




    “这就是我们这样做的意义。只要这盏烛火不曾熄灭,这场棋局就依然胜负未定。”
 




    梅姨娘循着孟允抒的视线看去,烛灯上的火焰正安静地燃烧着。她盯着那火苗看了一会,忽而释然地笑了起来。
 




    她收回目光,眼神中多了一分坚定,像是终于狠下心来作出了一个重大决策。
 




    梅姨娘端起那盏烛灯,火苗没有发生丝毫颤动,而她的语调也和动作一样稳当。
 




    “孟社长,请随我来。我这里有些你需要的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