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南宫月的凡间美食纪录片(第3页)
拍摄“灵火炼丹术改良火锅底料”时,意外再次发生。南宫月运转血河灵力提纯牛油,灵火突然窜起三尺高,将叶知秋的卦盘烧成了黑炭。她慌忙收势,却见卦盘灰烬中浮出半张九黎食谱,上面写着“以卦象定辣度,天雷劫火炼最烈”。
“这是……”叶知秋捡起草稿残片,突然抚掌大笑,“原来老祖宗早把烹饪和卜算结合了!”他当场用烧焦的卦盘当锅,竟真的炼出带着“天雷辣”的底料,吓得摄像师连连后退,镜头却精准捕捉到锅底翻腾的金色电光。
这段“意外炼锅”的片段在网上疯传,凡间掀起“烧焦厨具”热潮。有厨师故意把铁锅烧黑模仿,结果真的做出了更香浓的底料,连美食家都解释不清原理,只能归功于“南宫月的玄学加持”。陆小癫趁机用系统兑换“因果律烧焦锅”,卖给凡间厨具店,赚得盆满钵满,气得苏妄言用剑穗敲他的脑袋:“歪门邪道!”
海外版《舌尖上的麻辣》在某视频平台上线后,评论区成了跨国玄学研讨会。外国网友对着“spiicpot”的翻译争论不休:“这绝对是外星火锅,你看那辣椒图腾,和火星照片上的纹路一模一样!”“我用望远镜观察月球,发现环形山排列和炒料时的灵力轨迹重合!”
最离谱的是位美国科学家,声称从南宫月切毛肚的剑舞中破解了“混沌方程组”,还写了篇论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副标题是“论九黎巫舞与超弦理论的共性”。陆小癫把论文打印出来贴在快递站墙上,旁边用辣椒汁写着批注:“其实就是切得快了点”。
南宫月收到来自四川非遗中心的邀请,去给民间厨师讲“九黎辣文化”。她站在百年老灶前,辣魂剑化作银丝缠绕在锅铲上,演示如何用灵力控制火候:“三分阳火逼香,七分阴火锁辣,就像九黎祭坛的阴阳鱼阵,缺一不可。”
底下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突然举手:“姐姐,我奶奶说我们是‘辣椒神’的后代,家里有块刻着火锅的玉佩。”南宫月让她掏出玉佩,只见上面的图腾与自己胎记分毫不差——又是一位九黎遗民。
那天的workshop结束后,二十多个自称“辣椒神后裔”的凡人聚集在院子里,每个人都带着祖传的信物:有刻着灵虾的银镯,有绣着巫阵的围裙,还有个老爷爷掏出个辣椒形状的铜鼎,说是祖上传下来的“炼辣炉”。
“系统提示:叮!检测到九黎遗民聚集,解锁‘麻辣血脉共鸣’技能!”陆小癫看着南宫月与凡人手掌相贴时亮起的红光,突然明白纪录片的真正使命,“原来不是传播美食,是找回族人。”
苏妄言默默从储物袋里拿出一叠《九黎食谱》抄本,分发给众人。封面上的字迹苍劲有力,竟是他熬夜临摹的曾祖父手稿。辣辣三世叼着本抄本跑到老爷爷脚边,用翅膀指着“灵虾熬汤法”,惹得众人哈哈大笑。
纪录片荣获年度最佳文化类奖项那天,南宫月没有去领奖。她带着新找到的九黎遗民,在辣风镇的老槐树下支起了百米长桌,摆上用“炼辣炉”熬的汤底,涮着凡间的毛肚和修仙界的灵虾。
陆小癫举着直播架大喊:“家人们!今天咱们吃‘跨次元火锅’,左边是凡间的香油碟,右边是九黎的麻辣蘸料,想吃啥自己涮!”镜头扫过人群,有举着摄像机的剧组人员,有穿道袍的玄剑司弟子,还有啃着灵虾干的烤鸡们,每个人脸上都沾着红油。
南宫月看着沸腾的火锅,突然对身边的小姑娘说:“其实没有辣椒神,只有想把辣味传下去的人。”她摘下耳坠上的辣椒精,放在小姑娘手心,“这个送给你,以后你来当‘麻辣传承人’好不好?”
辣魂剑在暮色中泛着柔光,剑穗上的奖杯与凡人送的辣椒串碰撞出清脆的响声。远处的天机阁,叶知秋对着卦盘轻笑;玄剑司里,苏妄言将新出版的《九黎辣经》放进藏书阁;血河宗火山下,南宫烬望着水晶球里的热闹场景,指尖的辣魂鞭第一次没有泛起杀气。
系统在陆小癫脑海里弹出终极提示:“叮!完成‘麻辣宇宙连接’成就,奖励‘无界火锅铲’——可在任意时空召唤团圆宴!”他刚要欢呼,就被南宫月用锅铲敲了脑袋,却在转身时看见她眼底的笑意,比火锅里的红油还要滚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