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皇帝态度(第2页)
那些人见他吃了秤砣铁了心,无奈之下,只好让出一条通路,将他给放走了。
不过他们也没有就此放弃,而是分别秘密派了人手出京,给早前那批被他们派去打听江远的人传信。
回信到来的比他们预期的要略早一些,信上内容不仅证实了他们关于江远和蒋通关系的猜测,而且还把蒋通那些下属在易县和紫荆关周边做的那些离谱事情也给一五一十记录下来了。
收到下属回信的那几个人,一边看信,表情一边精彩纷呈的不断变化着。
且不说他们如何一边惋惜自己失去了拉拢江远的机会,一边嘲讽蒋通的有眼无珠、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只说江远和谢莞娘。
江远在差不多的时间,收到了由常曜转赠的、来自皇帝的物质奖励。
皇帝虽未明说他很赞同江远拒绝认祖归宗的这个行为,但他赏赐江远金银、锦缎、茶叶、美酒的这个行为却在变相告诉所有人,他不希望自己看好的年轻将领,和半路归顺到他麾下的勋贵扯上关系。是的,蒋通并不是打从一开始就和皇帝陛下同属一个阵营,他是在先帝过世、皇帝掌权之后,迫于形势选择了主动投诚。
皇帝对这些主动归降的人一向厚待,为的就是吸引更多与他们处境类似的人。
但还是那句话,皇帝不介意给他们富贵荣华,但却不会让他们一直手握私军。
他甚至可以“出卖”自己,靠纳妃拉拢人心,但兵权这东西,皇帝却一直尽可能将它收拢在自己手里。
每一个迫于形势主动归降,对他并非真心效忠的人,他都会想尽办法分化对方手头兵力。
尤其是在大局已定,他登基为帝之后,他更是直接把自己的这一底线摆上台面,给了那些或多或少,仍然手握兵权的勋贵一个主动交权的机会。
碍于形势,那些人不管心里有多不情愿,面上却都必须为了保全自己以及一家老小,识趣儿的交出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