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门庭若市

把仅剩的那点产业,粗略划分成价值相当的两个部分之后,皇帝叫来几位皇室宗亲,当着他们的面,把相关契书交到了他那守寡的弟妹手上。

 对方没想到皇帝会直接把东西分给她的两个儿子,一时之间既觉惊喜又觉感动。

 和她不一样,她那个熬死了丈夫和主母,迄今为止仍然活蹦乱跳的亲婆婆,对帝后的抠门儿小气却不满极了。

 这份不满是从皇帝论功行赏,大封功臣开始的,彼时那老太婆,因为自己的两个孙子都是皇帝的亲侄子,满心以为他们起码能得两个郡王爵位,却不料封赏的名单出来之后,她的两个孙子竟然没有一个是榜上有名的。

 郡王?那就更是没有影子的事情了。

 站在皇帝和群臣的角度,皇帝这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做法当然没有任何毛病。

 出多大力,拿多大饼,这才是最不容易激起群臣不满情绪的分配方式。

 至于那些仗着姓元就想上桌的人,不好意思,他们这些提着脑袋,赌上全家老小性命跟着皇帝和先帝打天下的功臣,可不想给这些没有做出任何贡献的人分饼。

 毕竟这张饼拢共就那么点儿大,要是那些没有为建立大魏做出任何贡献的元姓族人也能分一杯羹,跟着皇帝和先帝豁出命去打天下的他们,所得利益必然就会被狠狠压缩。

 这谁接受的了?

 皇帝对此可以说是心知肚明,所以即使是太子、皇子和他自己一母同胞的亲弟弟,他也没有全靠血缘和偏爱进行册立、分封。

 可他亲爹留下的那个老妾,显然对他的这套分封标准并不认同。

 对方因为自己孙子没能捞到好处,平时可没少在府上暗搓搓的咒骂皇帝。

 也就是她儿媳妇看她看的牢,让她始终没机会舞到帝后面前,也没机会在忠心老仆之外的人面前口吐狂言,不然她这条命现在能不能保护还真不好说。

 可就算如此,她也还是听不进去自己儿媳和孙子的轮番劝诫,总是一有机会就说些有的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