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线(第3页)
嬷嬷知道温伦下了诏狱,主人的命都保不住更何况她一个下人的命,于是她乞求只要张氏不杀人她什么都说。
张氏开口问道:“大夫人当年也就是染了风寒,为何突然就不行了?事后我有去查看药渣子,可里面却没有异样,但为何她死的时候身体却跟中毒了一样?”
嬷嬷回道:“枕头。枕头里掺了慢性毒药,没有气味,但是闻多了会觉得头晕,更何况她一个病人每天闻上七八个时辰,时间久了即使名医也救不了。”
张氏又问:“毒从何处得来的?”
“我也不知道,是老爷让我将毒放在大夫人的枕头里。他当时虽没有明说,但事后大夫人病逝我才知道那个枕头里的东西是毒药,我怕给自己带来麻烦,就偷偷的将枕头烧了。”
嬷嬷说完立马跪下,“夫人,你就放过我吧,我也是被逼的。”
“逼?温伦有逼你?”
张氏质问道。
嬷嬷磕着头求饶,但张氏早就做了准备,她轻轻磕了两声后只见从外面进来几个穿着皂服的人。
“赵通判,方才这老东西的话你都听到了,温伦身上背的人命又多了一条。”
赵通判拱手道:“夫人,您这是大义灭亲啊!”
“说不上灭亲,我也只是想保命而已。”
张氏笑着回道。
待人带走后赵通判拱手道:“恩公接下来有何打算?”
“我准备离开的南京,如果你还记着当年我的那点恩情,你替我办件事情。”
“恩公但说无妨。”
赵通判拱手作揖,他对张氏的态度甚至比对知府还要恭敬。
“我那个女儿还是没有看清他父亲到底什么样的人,所以我想请你待我离开后多些关照,我先让她去缥缈楼躲避锦衣卫了。”
“夫人,你没告诉她其实她并非你的女儿?”
“这重要吗?”
张氏看向赵通判,又道:“就像我当年给你父亲十两银子,也没想着你哪天会来报答我。”
二十年前张氏从西域赶往南京时,恰巧路过一个村子,那年洪水泛滥她随手将自己包袱里几块饼丢给了一路乞讨的赵通判和其父母兄弟姐妹。后来没走多远张氏又返回扔了十两银子给赵通判的父亲,当时一家人对着张氏磕头拜谢。
直到五年前赵通判到南京参加科考,他在一间茶楼再次看到张氏,但当时他并不敢上前相认,于是偷偷的观察了许久,直到张氏主动走向他时,他看到了张氏眼角的那颗痣,这才确定张氏就是他家的恩人。
赵通判点头回道:“再造之恩不敢忘,也不能忘,父亲临终前还叮嘱我如果哪日真的碰到你,不管怎么样,您永远是我们赵家的恩人。如果没有您当年的那个几个饼和十两银子,我们全家都可能饿死路边。”
张氏拍了拍赵通判的肩膀:“那就替我送份大礼给锦衣卫。”说完她拿出一本册子递给赵通判,“这是我这几年收集的东西。”
赵通判打开后眼神一凛,“这要是交给锦衣卫恐怕他再无出来的可能。”
“替我跟锦衣卫说说,祸不及家人,不要为难温之安和温映雪,当然如果他们敢动我的人,我也不会让北镇抚司好过。”
张氏说完后便跟着赵通判一同出了温府,一眼也没有多看。
审了一夜,涂九岸万万没想到温伦看似一个文弱之人骨头比很多人都要硬。出于温伦是尚书的原因,涂九岸并未将北镇抚司的十三酷刑拿出来,但如果温伦还不认罪,他还真的想试试。
正当涂九岸发愁时下属来报说应天府衙的人过来送证据。这话正好被温伦听到,他抬头看向涂九岸说道:“涂佥事,我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