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抽丝剥茧

 秦氏布庄已得民心。

 他们从来不用价格来同其余布商们争取织娘们的心血,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节奏,尽可能地均富于民,而不求富甲一方。

 去年灾年,别的布商拉低价格的时候,她们的却选择放弃自己的利益,提高价格,保证织娘和桑农们的生活,这难得的善意活性命无数。

 而今年年景稍好,又有秦氏布庄的收购价在,其余布商们纷纷提高价格。有记得秦氏布庄善举的,却愿将产出以稍低的价格出售给秦氏布庄。

 这样的情况,秦有根是会劝她们将产出售给别家的,他们开了织布坊,又在均县镇养了不少织娘,其实他们已经不需要再对外收购。

 继续做这件事,不过是为了能给大家带来些微薄的收入。

 除却这些,均县镇的秦氏布庄,更是收养了近百数的小女娘,乃至有襁褓中干不了活还需要有人照顾的,不过是秦氏布庄心善,接纳了这些走投无路的孩子们。

 对有能力独当一面的织娘,秦氏布庄更是不吝付出,从来不像别的布庄一样克扣工钱,不仅准时准点足额发放,表现好的还会另给奖金。

 秦氏布庄对织娘不讲别的,纯粹的金钱置换,效果却出奇地好。

 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起初,纪秦娥以为秦香莲的种种想法,太过于天真,比如完全罔顾市场规律冲着赔本去的收购办法,比如提出的这个全新的薪酬福利制度。

 可当她的想法真正落实下去,纪秦娥才明白,大嫂她不在乎钱与名,她是想实实在在地让均县镇的大家都过得好一点,再好一点。

 这样朴素的真诚的好像来自另外一个时代的美好目标,时常让纪秦娥万分动容。

 特别是当秦香莲说:“因为有你的经营,才有今日的秦氏布庄,不是我的功劳,是你的功劳,也是秦氏布庄的所有人的功劳。”

 纪秦娥顿觉肝脑涂地也值得。

 其余布商以为,只要让秦氏布庄的收购价格不具备优势,只要一直打价格战,就一定会影响到她们的经营,会让她们再也无法继续扩张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