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科技提升实力(第2页)
众人神色各异,有人眼中燃起希望,有人则仍旧怀疑。
“你们可以质疑我的决定。”我站起身,声音沉稳有力,“但我要告诉你们一件事——如果今天我们不迈出这一步,明天,我们就会被别人踩在脚下。”
片刻后,那位年长匠师终于开口:“我可以试试。”
我露出一丝笑意:“很好。”
……
几日后,工坊开始运作。
我们在焚骨谷深处设立了一座新的机关研究室,调集了最熟练的工匠与最有潜力的年轻学者。陆陆续续地,一些曾在战场上使用过机关术的士兵也被召集而来,为研究提供实战经验。
然而,现实远比想象中残酷。
“齿轮咬合度不够,发射时容易卡死。”一名工匠指着一张图纸叹气。
“材料强度不足,承受不了高压力。”另一位学者摇头。
“动力装置太笨重,移动不便。”陈虎亲自试用了新制的机关弩,却皱起了眉头。
一个个问题接踵而至,仿佛在提醒我们:技术不是靠热情就能突破的。
“我们缺的不只是资源。”徐逸在我耳边低声道,“还有人才。”
我沉思片刻,忽然想到一个人。
“唐川那边有没有回信?”我问。
“刚收到。”赵砚递来一封信,“他说铁岭愿意交换部分工匠,但要求我们开放机关术的研究权限。”
我冷笑一声:“他们倒是想得美。”
“但我们也不能完全拒绝。”徐逸分析道,“至少,我们可以从中挑选几位真正有才华的人。”
我点头:“好,派人去谈。”
与此同时,我也启动了史鉴通灵系统的军备改良资料库。
当那些尘封已久的机关设计图浮现眼前时,我心中一阵激动。其中一项名为“风雷弩”的设计尤为引人注目——它采用双层齿轮结构,配合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射程远超传统弓弩,且可连续发射三轮。
“这个可以尝试。”我对工匠们说。
他们围拢过来,仔细研究图纸。
“如果能成功,我们就能拥有一支远程压制部队。”一位年轻匠师兴奋地说。
“问题是,这种结构对齿轮精度的要求极高。”老匠师皱眉,“我们现在没有这样的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