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臣血,玄启燃用户19910905

第422章 科技瓶颈

雪未停,风更紧。

我站在书房窗前,看着远方的天际线被灰白吞没,心中却燃着一团火。改革已起步,玄启正迈向新的秩序,但我知道,真正的强国不只是制度的革新,更是科技与军备的飞跃。

“主公。”李原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军工司主事张远求见,说是有急事。”

我回头,眉头微皱:“让他进来。”

不多时,一个中年男子匆匆走入,脸色发白,脚步略显凌乱。

“张远见过主公。”他躬身行礼,语气里带着压抑不住的焦急,“军工司那边……出了点问题。”

我示意他坐下,沉声道:“慢慢说。”

张远深吸一口气,才道:“我们正在研发的新型弩机和炼铁工艺,接连遇到瓶颈。尤其是炼铁炉温始终无法突破临界值,导致钢铁质量不达标,新型弩机的关键部件也无法铸造。”

我听着他的话,神色不变,内心却已收紧。这项技术一旦成功,将极大提升我军装备水平,甚至可能改变战场格局。但现在……

“具体卡在哪儿?”我问得直接。

张远苦涩一笑:“炉温上不去,燃料效率低,工匠们尝试了多种配方,都无法解决。还有……”他顿了顿,声音更低了些,“有些工匠已经开始怀疑这套技术路线是否可行。”

我沉默片刻,缓缓起身,走到案前展开一张图纸——那是我亲自设计的复合弩结构图,结合现代知识与系统提供的军备改良方案。

“你回去告诉他们。”我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这不是一条轻松的路,但它是正确的路。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连试都不敢试。”

张远抬头望我,眼中闪过一丝光亮。

“我会调徐逸去协助你们,同时让史鉴通灵系统提供更多历史冶炼案例。”我继续道,“另外,召集所有核心工匠,我要亲自见他们一面。”

张远点头离去。

夜色渐深,我并未休息,而是披上外袍,亲自前往军工司。

工坊内灯火通明,空气中弥漫着焦炭与金属的味道。工匠们围坐在几台尚未完成的机械旁,神情疲惫又焦虑。

“陆昭来了!”有人低声惊呼。

众人纷纷站起,我抬手示意他们不必拘礼。

“我知道你们最近很辛苦。”我环视一圈,“也知道你们心里有疑问,甚至有些动摇。”

人群中有人低头,有人咬牙不语。

“我曾经在战场上,亲眼见过一把劣质弓弦断裂,导致整队骑兵覆灭。”我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锤,“那时我就明白,战争不是靠勇气就能赢的,是靠每一个细节、每一项技术的积累。”

我走到一台试验中的弩机前,伸手轻抚那冰冷的金属框架。

“这把弩,射程比现在主流武器远三成,威力翻倍,若能列装,足以让我们在西境面对赤焰国时不落下风。”

我转身面对众人,目光坚定如刃:“我知道你们遇到了困难,我也知道这条路不好走。但正因为难,才需要你们这样的匠人来破局!”

一片寂静。

终于,一名老工匠上前一步,拱手道:“主公说得对,是我等心浮气躁了。”

我点头,随即唤来身旁亲卫:“传令下去,军工司所需资源优先调配,任何请求直接报到我这里。”

随后,我召来徐逸与陈虎,三人连夜商议对策。

“问题的核心在于炉温不足。”徐逸分析道,“我们可以尝试引入风箱改良技术,提高空气流通效率。”

“同时,也要考虑燃料配比。”我补充,“我记得历史上有种混合煤粉加木炭的方法,或许可以试试。”

“我去联系冶铁世家,请他们提供经验。”陈虎主动请缨。

一夜未眠,清晨时分,我们终于拿出了一份初步解决方案。

接下来数日,我几乎吃住在军工司,与工匠们一同试验、调整参数。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重来。

直到某日黄昏,一声清脆的金属碰撞声响起。

“成了!”负责试验的老工匠激动地喊出声。

众人围拢过去,只见炉火映红了他的脸,而那块新出炉的钢材,在夕阳下泛着冷冽的蓝光。

我接过那块钢,入手沉稳,边缘锋利,隐隐透出寒意。

“好钢。”我低声赞道。

这一刻,我知道,玄启的科技之路,终于迈出了关键一步。

然而,就在我准备回府稍作休整时,亲卫匆匆赶来。

“主公!”他满头大汗,“监察司送来密报,西境赤焰将领突然调动兵力,似乎另有动作!”

我心头一震,迅速展开密报。

果然,敌方主力并未停留谈判之地,而是悄然向边境要塞移动,意图不明。

“看来,他们是想趁我们内部改革未稳之际动手。”我冷笑一声,眼神陡然凌厉,“可惜,他们不知道,玄启已经不再是昔日的玄启。”

我立即下令:“通知徐逸、陈虎,即刻召开战前会议。同时,启动预警机制,全面戒备。”

亲卫领命而去。

我站在军工司门口,望着远处的山峦轮廓,心中却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紧迫感。

科技的研发只是起点,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主公,下一步怎么安排?”张远在一旁问道。

我转过身,目光如炬:“把这批新钢尽快用于制造装备。我们要让他们知道,玄启不仅有改革的决心,更有碾压对手的实力。”

话音刚落,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

我眯眼望去,只见一名信使飞奔而来,手中高举一封火漆密函。

“主公!”信使翻身下马,跪地呈上,“边关急报!敌军前锋已逼近雁门关,请求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