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大典鼎铭(第3页)
这并非简单的毁灭,而是一套极其严酷、极其精细的筛选机制!观测者以无上智慧(《永乐大典》)为载体,以宇宙至理(《周易》)为框架,冷漠地执行着它们的标准:保留“实用”、“稳定”、“完美”的,剔除一切“失控”、“有疾”、“僵化”、“崩溃”的文明!所谓的“刑鼎”,真意竟是“烹饪”文明之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冷酷…太冷酷了…”韩秀英感到一阵眩晕,手中的粪勺几乎握不住。这标准之下,人类文明那点苦难、温情、挣扎,显得如此渺小,似乎随时可能因某个“瑕疵”而被归入“利出否”的范畴。
“实用型文明…”诸葛青阳沙哑的声音响起,带着一丝嘲讽,“原来如此…观测者要的,不是最有情的文明,而是最‘有用’、最符合它们某种未知目的的文明…”
就在这时,那“九二:鼎有实”的光带忽然光芒大盛,其光芒扫过人类众人,似乎在评估、在度量。光芒过处,众人只觉自身文明的一切特质——农耕伦理、科技树现状、社会结构、甚至刚刚发生的抗争——都被瞬间解析、对标爻辞标准。
林语的测雨器疯狂报警,显示人类文明正被标记多处“疾”:情感依赖过重、技术路线存在风险(如刚暴走的八岐耒耜)、历史包袱(徐福痴尸)…
那光芒仿佛化作了无形的铡刀,悬于头顶。
然而,就在这评估即将完成的刹那,朴正雄猛地踏前一步,他指着那团仍在仁王巨像胸膛疯狂滋长、由他亲手掷出的粪壤菌丝,厉声喝道:“看看这个!这也是‘疾’吗?还是‘实’?我们的‘实’,就在这粪壤之中,在这生生不息的循环里!岂是尔等冰冷爻辞所能尽括?!”
那“九二”爻辞的光芒微微一滞,似乎真的被那混乱、蓬勃、充满底层生命力的菌丝干扰了判断。
而这一滞,给了所有人最后的机会。
“走!”墨衡大吼,残存的机械臂将最后能量轰向逃生裂痕,将其短暂撑开,“趁现在!”
众人再无犹豫,冲向那闪烁着希望与未知的裂痕。
身后,是仁王巨像的咆哮、《周易》鼎卦爻辞的冰冷光芒、以及观测者那套实用至上、冷酷无情的筛选逻辑。
而前方,是他们用牺牲、勇气、乃至一捧粪肥换来的,一丝脆弱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