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律法与道德(第2页)

 至于理则是道理与道德。 

 法律是用来约束一个人行为下限的,是最后的,也是最严厉的手段! 

 而一个国家中,大部分都是遵纪守法的普通人。 

 他们一生都很难触碰到律法的红线。?兰_兰+闻^学_ ?已?发¢布+最`欣¨蟑!踕+ 

 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无法避免的。 

 所以道理与道德便成为法律之下,解决人与人之间矛盾最好的办法 

 正所谓君子动口不动手,既然要讲道理,不能空口而谈,道理也要有道理的规则。 

 正统的儒家学说能够很好地标榜人的三观。 

 秦明经历过前世那种礼崩乐坏,人人以利益为重,一切都向钱看的时代...... 

 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希望一个社会能够以道德情谊为主。 

 秦明想让“你是一个好人”,这句话成为对一个人最高的赞美与肯定! 

 而不是好人=傻比...... 

 还有就是秦明之所以这么着急开启民智,并不只是为了帮助皇帝制衡世家权贵。 

 最主要是他觉得现在这个时代识字的人还是太少了。 

 他想要发掘人才,就不能仅靠现有的读书人。 

 他想要在天下开设书院的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开启民智,而是想要天下人,或者说是下一代人都能够识字。 

 那样他才能发掘更多的人才为大秦服务! 

 换句话说,秦明想要的并不仅仅是读书人,而是一群分别在各个领域顶级的人才。 

 而能够识字是基础中的基础。 

 读书识字也是研究学术和能够将积累的经验传承下去的重要基础。 

 当然,最最重要的还是读书识字的人多了,也能更好地将华夏文化传遍世界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