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佛渡有元人,这话没毛病(第2页)

 你在我这里买点药丸带回去给大爷服用,他吃了我配制的药,不用多久病就能痊愈了。就是不知道你是否能信得过我,药也不贵,是些便宜的药材做的。”

 大娘闻言一脸迟疑,他没接大军的话,也没问买药需要多少钱,而是看向旁边还在发烧的那位大娘。

 大军顺着大娘的视线望去,微微一笑,接着开始摆弄起放在小桌上的面袋子。这些袋子里,既有用纸包好的药丸,也有各式各样的药材。其中,药丸被分装成了许多小包。他整理药材的举动并非关键,更重要的是要让旁人注意到他背篓里装着许多药材。

 这些装药的面袋子,是大军以前就准备好的,就是为了应对这种突如其来的意外,自己要帮人治病,身上不多带点药怎么行,若是身上带的药太少,周围有太多的人看着,还不好解释,所以大军用背篓装了半背篓药丸与药材。

 其实背篓里装着的药丸种类也不多,反反复复也就是那几种药丸,只是数量多点而已,如此便能证明自己是大夫。

 若不是大夫,正常人谁会随身携带着这么多药材。

 现在法律不允许公然买卖物品,但是帮人治病卖药,那就不属于公然买卖物品,这叫治病救人,收点诊费与药材费合情合理,药材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没人会无缘无故给别人免费诊断还送药。

 这种治病救人收少许费用的操作,即便被全天下的人看到,也没人会说啥,若是有人要找事,即使扯到红墙内,自己也占理,压根就不怕魑魅魍魉出来找茬。

 如今这个年代,帮人治病不需要啥行医资格证,自然就不会被扣上非法行医的罪名。现在的大夫、郎中在老百姓心目中,是一个值得尊重的职业,甚至在有些人的心目中,大夫还会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

 半个小时后,服过药的大娘,她的烧退下来了,中年人一脸欣喜地给大军递了一根经济烟,连声夸赞道:“小大夫,您真是神医啊!我娘吃了药,现在不发烧了,精神头也不像刚才那样蔫了吧唧的,现在还能与我家闺女有说有笑。”

 大军接过烟,刺啦,划燃一根火柴,先帮中年人点上烟,再把自己嘴里的烟点着,然后说道:“大娘的病还没痊愈,现在才是把烧退下来,明后天还得继续吃药,等后天吃过药,大娘的精神头还能像现在这般,那便不需要再继续吃药了。”

 中年人搓了搓手,讪笑着问道:“小大夫,我爹得的那病,你有办法帮他治好吗?”

 大军吸了一口烟,皱着眉头看向小老头,若是他现在下巴上有胡须应该捋一捋,随后一脸认真地瞎掰道:“大爷的病我也能治,只不过,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起码得七八个月到一年左右才能初见成效。若要彻底根治,我估摸着怎么也得一年以上,甚至可能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

 坐在对面的那位大娘,看到发烧的大娘已经康复了大半,连忙插话道:“小大夫,治好我家老头子的病,大概需要多少钱。”

 大军装出很认真的模样,一句话也没回,低头扒拉着桌上的药包,他先后分出了两包药丸,在上面写上字后,挠了挠头问道:“大娘,你认字不?”

 对面的大娘摇了摇头,不解地问道:“小大夫,我认识的字很少,只认识一点点,我来坐火车也是我家大侄儿送我来火车站,火车票也是我家侄儿帮我买的,你帮我家老头子治病,为啥要问我认不认字?”

 大军解释道:“如果你不识字的话,我给你拿了药也没用,你把药带回家也不知道该怎么给大爷服用。你要知道,大爷的病需要先后服用两种药才能把病治好。”

 对面的大娘毫不在意地说道:“我不识字没关系,可以把药带回村里,让村长或家里的孩子念给我听。我家有好几个孩子都识字,就连年纪最小的小孙子也识字呢。”

 大军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如此甚好,大娘,我给您配的这种药并不贵,每包只需四角钱。您需得带两包药回去,每个药包内含有六十颗药丸。你把药带回去后,让家里人按照药包上的说明给大爷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