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狼居胥,六合烬灭嬴续续续续断

第271章 达摩克利斯剑(第3页)

 但左贤王乌骓早已不在乎了。

 他返回地下指挥所本就是为了提振士气、拖延时间,如今燕山核心已失,他早已通过秘密通道悄然转移。

 他现在唯一的念头,就是等待艾达许诺的援军抵达。

 转运平民是一项庞大到令人绝望的工程,需要耗费难以估量的时间。

 秦军的医疗队穿梭在人群中,争分夺秒地将伤者、病患优先送往战地医院。

 在众多友军部队的协助下,场面暂时维持着一种脆弱而紧张的有序,米风似乎还没有遇到无法解决的“硬骨头”。

 然而,一个远比军事突破更棘手、更无解的问题,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了米风的头顶:

 人,是救出来了。

 然后呢?

 这八万人……最终该去哪里?!

 那些被缴械的乎浑邪宪兵,处理起来反倒相对明确——他们是战俘。

 按照秦军一贯,或者说至少表面上遵循的战争法和人道主义原则,战俘营贵宾床位等着他们。

 或许夸张,但基本的生存保障还是有的。

 等待他们的命运也很清晰:

 要么在边境地区的劳役营里干上几年苦力,用汗水偿还战争代价;要么在未来的某次俘虏交换中被遣返回国;运气最差的,也可能就此在秦国边境的苦寒之地度过余生,虽然边境苦了点,但日子能过的了,不惹是生非就行。

 这些人被视为潜在的安全威胁,是绝无可能被允许进入秦国富庶的内地核心区域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们的余生,将在秦军的监视下度过。

 真正的难题,是那近七万名乎浑邪平民。

 他们的去向不是他一个小小的前线少校能够擅自决定的,甚至不是王黎这个战区统帅能一锤定音的。

 这牵扯到更高层面的国策、外交、资源分配以及深远的地缘政治影响。

 米风能做的,只有维持好眼下的秩序,保障基本生存,然后……等待。

 等待后方庙堂之上那些真正掌握权柄的大人物们,为这数万人的命运做出最终的裁决。

 也就是说这个锅短暂不用他背,等着上面安排,负责转运,也许自己就此就能带着多克撤退了。

 想到自己可能很快离开战场,他好像有些舍不得010,还有单提兰这些人。

 单提兰在转移平民中做出的功劳不小,他自己是高级知识分子,又是被构陷的死囚,却能穿着战甲,在秦军的队伍里,这本身就很引人注目。

 不少乎浑邪人主动询问这些囚犯,得到的答复也大同小异,秦军给了他们自由,允诺了新的生活,甚至是公民身份,这让百姓们对秦军又有了新的想法。

 虽说这“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但它毕竟不会瞬间落下。

 这些平民至少可以在临时营地里先安顿下来,喘一口气,获得基本的食物、饮水和御寒之物。

 这给了后方决策者一些缓冲的时间,也给了米风一个喘息和逐步梳理问题的机会。

 至于最终将他们安置在何处、如何安置,那将是后续需要漫长博弈和细致操作的庞大工程。

 从深夜到黎明,再到天色彻底放亮,这场与时间赛跑的转移行动终于接近尾声。

 当最后一批疲惫不堪、眼神茫然的平民,在秦军士兵的引导下,步履蹒跚地走出地下要塞那阴森的出口,踏上冰冷但开阔的地表时,所有人——无论是被救者还是施救者——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眼前的地表营地,在熹微的晨光中展现开来。

 多克在地面指挥的扩建工作卓有成效,虽然依旧显得拥挤,但大片大片的帐篷如同雨后蘑菇般蔓延开来,勉强容纳了这庞大的人流。

 袅袅炊烟从临时搭建的伙房升起,空气中弥漫着食物的香气。

 甚至,秦军还有空炒糖色。

 而这一切得以实现,多亏了拓跋烈未雨绸缪、提前调配的如山物资。

 食物、饮用水、毛毯、药品……这些救命的资源如同及时雨,在转运开始前就已源源不断地运抵前线集结地。

 若非这份高效的远见和强大的后勤执行力,仅靠临时抱佛脚,是绝无可能在一夜之间支撑起如此规模的人道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