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韶华杯倾风和雨

第232章 那枚铜钱不是假的

晨光透过社区食堂的纱窗,在旧物回收箱上投下格子状的光斑。

 

沈建国蹲在箱前,老花镜滑到鼻尖,布满老茧的手指正一枚枚翻捡箱底的旧物。

 

一枚铜钱突然硌到指腹。

 

他眯起眼,将那枚泛着青灰的铜钱举到亮处。

 

正面“2023”三个小字被磨得发亮,背面的刻痕有些模糊,却能辨出“下次,换我来找你”的字迹。

 

老人的拇指轻轻摩挲纹路,像在触碰某种温热的记忆——儿子当年蹲在煤球炉前说“有些东西不是谁造的,是‘该出来’的”时,眼里也是这种发亮的光。

 

“老沈头又在捣鼓啥宝贝呢?”早点摊的王婶端着豆浆桶凑过来,围裙上还沾着黄豆粉,“这破铜钱能换俩包子不?”

 

沈建国没接话,转身从柜台下摸出个玻璃展示盒。

 

他用袖口仔细擦了擦盒盖,将铜钱轻轻放进去,又翻出马克笔在标签纸上写:“第一枚未来币”。

 

围观的居民哄笑起来。

 

张叔叼着油条凑趣:“老沈,你这标签比我家孙子的奥特曼卡还能编!”卖菜的李婶拍着大腿笑:“明儿我也找个破钥匙扣,写‘第一枚外星币’!”

 

笑声里,林夏的指尖突然发凉。

 

她站在人群后,目光钉在“该出来的”那行小字上。

 

三年前暴雨夜,沈星河站在即将消散的光雾里,最后说的就是这句话。

 

当时他的声音混着雷声,却清晰得像刻进骨髓:“有些东西该出来了,我得把位置腾给它们。”

 

她下意识去摸口袋里的星河币——那张印着1998年教室窗影的纸币还在,边角被她捏出了毛边。

 

“叮——”

 

苏红·终的电脑警报声刺破深夜的寂静。

 

她猛地直起腰,屏幕上的数据流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重组。

 

原本代表金额的数字全部退去,取而代之的是“孝”“信”“善”这样的汉字标签在跳动。

 

“10:03分,张阿婆买降压药——标记‘孝’;11:17分,快递小哥替孕妇垫付快递费——标记‘信’。”她对着空气复述监测结果,指尖快速敲击键盘调取全国终端数据,“系统自动升级为记忆锚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