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界寻凶老爱鬼话连篇

第106章 含冤赴刑,悲愤诅咒(第2页)

顾祝斌在心底经过无数次反复的思量、权衡与揣度,每一个细节都在他脑海中如电影般不断回放,已然坚定不移地认定,这一系列错综复杂、环环相扣、宛如精心编织的阴谋之网的幕后主谋,必定是余承利无疑。他清晰地回想起,余承利此前看似随意、若无其事,仿佛只是寻常离开的举动,实则是经过精心策划、深思熟虑,每一个环节都算计精准的蓄意之举。余承利这看似平常的一走,无疑是给身为副审官、心怀不轨的吴正初,创造了一个千载难逢、恰到好处到令人发指的绝佳机会。使得吴正初能够顺利地炮制出这份所谓他招供的假供词,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充斥着阴谋的味道,仿佛每一笔都在书写着他的冤屈。而即便事后有人察觉到这份供词存在诸多疑点与异样,余承利也完全可以凭借其精湛得近乎专业演员的演技,以及圆滑世故、左右逢源的处世之道,装作毫不知情,将自己撇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仿佛此事与他毫无瓜葛,他只是一个全然不知、与此事毫无关联的局外人。倘若没有人能够识破这份供词是精心伪造的骗局,那么所有的功劳自然而然都会顺理成章地归到余承利头上。毕竟,余承利身为此次案件的主审官,肩负着获取他口供的重大责任与使命,这责任犹如一座沉重如山的巨石,沉甸甸地压在他的肩头,让他倍感压力。若是迟迟无法从他口中得到那份所谓的“认罪供词”,作为主审官的余承利,必然无法逃脱国君严厉的不满与苛责。那不满与苛责,将如暴风雨般携带着雷霆之势向他倾泻而下,足以让他的仕途前程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为了避免这种对自己极为不利、可能危及仕途前程的情况发生,余承利极有可能面临被国君撤换,改由他人来审理此案的局面。而这,对于余承利来说,显然是他无论如何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因为这意味着他之前的所有谋划与努力都将付诸东流,他的野心与抱负也将化为泡影。

对于余承利而言,这绝非仅仅是丢面子这般简单的小事。这一事件极有可能成为影响他今后仕途走向的关键转折点,恰似命运那残酷的十字路口,一旦在这件事上稍有不慎,遭遇挫折,摔了跟头,那他原本光明璀璨、充满无限可能与希望的未来晋升之路,或许就会因此布满密密麻麻、尖锐如针且荆棘丛生的坎坷。每向前迈出一步,都将面临重重困难,每一步都仿佛要冲破荆棘的阻碍,举步维艰。甚至可能就此戛然而止,所有曾经的雄心壮志与美好憧憬,都将如梦幻泡影般在瞬间破灭,化为乌有,如同绚烂的烟火消散在无尽的黑夜之中。所以,顾祝斌无比坚信,余承利正是为了保住自己来之不易、费尽无数心血才获得的地位与前途,才不惜使出这般令人不齿、卑鄙至极的卑劣手段。妄图通过这份伪造的供词来草草结案,以此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与那已然岌岌可危、摇摇欲坠的声誉,满足自己那贪婪而自私、永无止境的欲望。

…………………

朝堂之上,国君口中吐出简短却如重锤般的“准奏。”,这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却如同一道无情的宣判,瞬间在空气中炸裂,决定了顾祝斌以及他家族中所有人的命运。这声音如同丧钟,在朝堂上久久回荡,让每个人都感到不寒而栗。

不等国君再多说什么,刑部便依照以往的惯例,迅速展开了行动。一队队如狼似虎的衙役如潮水般汹涌地涌向顾祝斌的府邸。顾祝斌家族中的所有人,无论是白发苍苍、满脸皱纹、行动不便的老人,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了恐惧与无奈;还是天真无邪、眼神懵懂、尚不知世事的孩子,那纯真的眼眸中满是惊恐与无助;无论是肩负家族责任、顶天立地的男丁,此刻也难掩眼中的绝望;还是柔弱无助、惊慌失措的妇孺,她们的哭声和尖叫声交织在一起。统统都未能幸免,被毫不留情地抓进了大牢。一时间,顾祝斌的家族里鸡飞狗跳,乱作一团。哭喊声、叫骂声、哀求声交织在一起,仿佛一曲悲怆的乐章,曾经宁静祥和的府邸,此刻仿佛变成了人间炼狱。老人们被粗暴地拖拽着,瘦弱的身躯在地上留下一道道痕迹,仿佛在诉说着命运的不公;孩子们吓得哇哇大哭,稚嫩的声音在空气中颤抖,仿佛在向世界哭诉着他们的恐惧;妇孺们则惊恐地尖叫,声音中充满了恐惧与绝望,整个家族陷入了一片混乱与绝望的深渊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