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世纪的科技飞跃(设定补充)(第3页)

 这一现象证实了机械人具备“声音 - 能量”转换的能力,也为后续与机械人的沟通提供了新的思路……

 确认了机械人对声音的特殊反应后,科学家们开始尝试教会它使用人类语言。

 他们将联合国六种官方语言的语音库,包括中文、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和阿拉伯文,转换为声波信号,通过扬声器持续播放给机械人“听”。

 然而,机械人的首次模仿尝试并不成功,发出的是一阵失真的杂音,宛如早期语音合成器发出的机械音。

 不过至少确认了机械人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学习”。

 面对这一现象,研究人员不仅未气馁,反而有了新的希望,他们迅速调整策略,改用“单词 - 能量脉冲”配对法。

 例如,当发送“光”这个单词的语音时,同时输入一束可见光,试图促使机械人关联语义与物理现象。

 这个过程犹如教幼儿认识世界,需要极大的耐心与细心。

 在许久的调试里,关于这个机械人的交流实验24小时连轴转,各国的社会学家,语言专家齐上阵。

 随着各种词汇的配对法的持续进行,机械人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逐渐提升。

 研究人员开始对其进行简单问答测试。当使用英语提问“一加一等于几?”时,机械人用声波传回了“二”的英语音频。

 而当询问“什么是氧气?”时,它回传了一段模拟o?共振频率的分子振动声波。

 虽然机械人能够给出答案,但发音仍不够自然。

 于是,研究人员引入了ai语音识别系统,对机械人的发音进行实时纠正。

 通过不断地调整和优化,机械人的语言表达逐渐向自然人类语音靠拢。

 这一过程自然是充满了挑战与惊喜,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让科学家们认为,这是人类文明接触地外文明的一大里程碑。

 在机械人语言学习取得一定进展后,研究人员决定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知识测试。

 他们首先从科学常识入手,提问“人类定义里水的化学式是什么?”机械人迅速给出了准确答案“h?o”。

 当问及“人类定义距离里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它也回传了“384,400公里”的英文表述,数据准确无误。

 不仅如此,当研究人员询问实际应用问题,如“如何提高太阳能电池效率?”时,机械人回传了一段声波指令,指导在硅片中掺杂石墨烯层。

 科学家们按照这一指令进行实验,结果令人惊喜,太阳能电池效率竟有显着提升。

 这一系列的测试结果,让人类开始震惊地意识到,这个机械人极有可能是一种特殊的外星人工智能。

 …… 为了进一步探究机械人的智能边界,研究人员向它提出了一系列跨学科的复杂问题。当问道“预测地球2025年,全球人类人口数量?”的问题,它结合人类所提供的2000年现有人口增长趋势图趋势回传了“80亿”的答案,与联合国统计的数据几乎零误差

 然而,在测试过程中,研究人员也发现了机械人的局限性。

 当面对主观问题,如“最美的颜色是什么”时,它仅回复“数据不足”……

 目前而言,这可以理解为,是某一个先进文明的“搜索引擎”。

 (这两章沉淀一下,后面剧情在修改,稍微慢一点,马上杰顿就进攻地球并且搞一个新外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