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七七哭了13(第3页)
七七看着父亲日渐消瘦的身影,心中充满了痛苦和无奈。她多么希望父亲能像往常一样,继续在画布上挥洒自如,继续用他的画笔为世界增添色彩。可是,她也知道,这一切已经不可能了。
父亲的病情一天天加重,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和坚强。他常常对七七说:“孩子,你要记住,无论生活给你什么,都要用心去面对。就像我画壁画一样,每一笔都要用心,每一幅画都要倾注感情。这样,即使面对困难,你也能从中找到意义。”
在父亲的最后时光里,七七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她看着父亲用微弱的力气,完成了最后一幅作品——一幅描绘着春天的壁画。画中的花朵绽放得如此绚烂,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美好。父亲用尽最后的力量,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永远定格在了那幅画里。
父亲去世后,七七继承了他的画具和画箱。她决定用自己的方式,继续传承父亲的匠人精神。她开始学习绘画,从最基础的线条和色彩开始,努力让自己变得像父亲一样,用画笔为世界带来美好。
七七明白,父亲虽然离开了,但他的精神永远不会消逝。他用一生诠释了匠人的意义: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对工作的执着和对梦想的坚守。七七相信,只要她继续努力,父亲的匠人精神一定会在她身上延续下去,就像那幅春天的壁画,永远绽放着生命的光彩。
七七一直很佩服父亲,他不仅有着精湛的工艺美术手艺,还有一种让人敬重的气质。父亲的技艺是家族的骄傲,他的画作总是那么细腻而生动,无论是壁画还是小幅绘画,都能让人感受到他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他的手艺不仅为他赢得了尊重,也让他在家族中备受赞誉。
父亲和母亲的婚姻,是一场长辈们精心安排的联姻。那一年,父亲和母亲都只有十八岁,正是青春年少、懵懂无知的年纪。爷爷和姥爷都是传统而务实的人,他们偶然间相识,发现彼此性格投缘,便决定将两个年轻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姥爷对父亲的工艺美术手艺赞不绝口,认为他是一个有才华、有前途的青年,是女儿可靠的归宿。他常常对母亲说:“你嫁过去,肯定不会吃亏,他是个好孩子。”
然而,母亲对这场婚姻却并不热衷。在她看来,父亲只是一个长相清秀、略显书生气的“小白脸”,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她觉得父亲的手艺虽然好,但那只是他的一种技能,而她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生活能力。在她的心里,父亲更像是一个艺术家,而不是一个能撑起家庭的男人。
母亲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时,总是带着一丝无奈和调侃。她笑着说:“那时候,我看着他,心里就想,这个小白脸能靠得住吗?他整天拿着画笔,画那些花花草草,能养活一家人吗?”母亲的这种想法在当时并不罕见,毕竟在一个传统观念浓厚的家庭里,女性的婚姻更多是被长辈们决定的,而她们自己往往没有太多选择的权利。
尽管母亲对父亲的评价有些轻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发现了父亲的另一面。父亲不仅手艺精湛,而且为人正直、善良,对家庭充满了责任感。他用自己的画笔为家庭带来了经济收入,也为家里增添了许多艺术气息。他的画作不仅装饰了家里的墙壁,也温暖了母亲的心。
七七记得,小时候,父亲总是会在画室里专注地作画,而母亲则在一旁默默地陪伴。虽然母亲偶尔还是会调侃父亲几句,但七七能感受到,母亲对父亲的尊重和依赖在慢慢增加。父亲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不仅是一个有才华的艺术家,更是一个值得托付终身的好男人。
七七佩服父亲的不仅仅是他的手艺,更是他面对生活的态度。尽管他出身于一场长辈安排的婚姻,但他用自己的努力和真诚,赢得了母亲的心,也赢得了全家人的尊重。他用自己的画笔,不仅绘制出了美丽的画卷,也绘制出了一个温暖而幸福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