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七七和丈夫23(第2页)

 

“小老板,”他从袋子里掏出三叠皱巴巴的钞票,“这是我攒的,你拿去救急。你男人……他不能没人陪。”钞票边缘被雨水泡得发软,七七摸到上面还留着林师傅掌心的温度。

 

雨声中,七七第一次听见林师傅说完整句话:“我眼盲,心却不盲。谢谢你天天给我留一碗热面。”

 

她转身去厨房,把最后两片牛肉也夹进了林师傅的碗里。热气腾起时,她忽然懂了——原来最动人的“谢谢”,从来不在嘴上,而在心底。

 

面馆里的两份“托付”

 

凌晨五点半,七七刚把第一锅高汤烧开,面馆门就被轻轻推开——老李带着他上初中的女儿小雨来了。

 

老李是城西建筑工地的老电工,皮肤黝黑,手指缝里总嵌着洗不净的水泥灰。每天收工后,他都会先来面馆吃碗面,再绕路去夜市帮七七卸面粉。阿斗住院后,老李更是每晚必到,风雨无阻。

 

“七七姐,今天给我来份大碗的,多放香菜。”老李把二十块纸币压在碗底,又悄悄多塞了十块,“阿斗的医药费,我凑了点。”他声音压得很低,生怕被其他客人听见。

 

七七刚要道谢,老李却摆摆手:“别客气,我闺女说,你这里面的分量,比工地食堂多一倍。”他转头冲小雨眨眨眼,女孩立刻会意,从书包里掏出两罐炖好的排骨汤:“妈妈让我带给阿斗叔叔的,说住院的人喝这个好得快。”

 

七七鼻尖一酸——老李妻子早逝,他一个人拉扯女儿长大,日子本就紧巴。可自从阿斗住院,他几乎把面馆当成了第二个家:白天帮工友们订面、夜里帮七七搬货,甚至偷偷替七七把拖欠的房租垫了一部分。

 

这天暴雨,老李没来。七七正担心,面馆门却被轻轻推开——小雨踮着脚,双手捧着个保温桶,头发和校服全湿透了:“七七姨,爸爸在工地加班,让我给你送鸡汤。他说……”女孩声音有点抖,“他说阿斗叔叔要喝热的,凉了不好喝。”

 

七七接过保温桶,触到女孩冻得冰凉的手腕,忽然想起自己当年帮阿斗改高考志愿时说的话:“这世上最暖的饭,总是带着别人的心。”

雨声渐密,面馆里只剩下一碗热腾腾的面和两罐凉透的排骨。七七把保温桶紧紧抱在怀里,仿佛抱住了整座城市最朴实的温柔——原来有些“托付”,不需要白纸黑字,只需一句“我闺女说”。

 

第84章七七和丈夫24

 

面馆里的“爱心营业”

 

雨后的清晨,七七把“营业中”的小木牌翻过来,扑面而来的晨风带着清新的气息。她把阿斗从医院寄回的向日葵插在收银台的玻璃瓶里,又把老李女儿画的“阿斗加油”贴在墙角。

 

面馆外的梧桐树刚长出新叶,七七想起林师傅今天没来,又探头看了看对街——盲人按摩摊的红灯笼已经亮了,林师傅正用湿毛巾擦拭扶手,也许是在等雨停。

 

“七七姐,今儿的面又卖光啦!”下午三点,常来的外卖小哥扛着清空的保温箱,递给她几张皱巴巴的零钱,“听说您家面里有故事,我同事下周也来。”七七笑笑,把刚收到的“好评”照片贴在公告栏,那是位从县城赶来的老人,说面里有他年轻时的味道。

 

夜幕降临时,老李带着小雨在门口等七七关门。母女俩背着明天要送的排骨汤,小雨突然拉住她指了指碗底——那里多了两颗青花椒,是老李偷偷教她放的,说能提神。

 

面馆的灯熄了很久,七七才想起没数今天又多卖了多少碗。她枕着阿斗从西藏寄来的藏香入眠,窗外街灯映着窗纸摇晃,仿佛在诉说着,只要心中有爱,生活便会馈赠不期而遇的温暖与希望。v

 

没有唠叨,却听见最真的呼唤

 

凌晨四点,七七揉着发酸的肩膀关掉了最后一盏灯。面馆里安静得能听见冰箱的嗡嗡声——往常这个时间,阿斗会一边帮她收拾碗筷,一边碎碎念:“面条别煮太软,顾客嚼着没劲”“你手背又裂了,抹点凡士林再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