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七七和丈夫76(第2页)


 kimi 答:“让他们把记忆留下来。”


 于是七七把照片接过,贴在收银台旁的软木板上。照片里年轻的夫妻笑得像两枚刚出炉的芝麻烧饼,背景正是如今他们站的地方。阿斗低头揉面团,眼眶有点红。


 夜里十一点,打烊。阿斗数钱,七七写“今日复盘”——


 1. 黄鱼用味噌焗,回头客+3。


 2. 紫苏比罗勒更提鲜,明日多备半斤。


 3. 摄影师建议的“蓝色碟子”确实让照片更出片,继续。


 4. 门口栀子花该浇水了。


 阿斗伸懒腰:“七七,明儿咱们歇一天吧,去海边。”


 七七头也不抬:“kimi 说周末客流高,歇一天损失两千。”


 阿斗叹气,把一张皱巴巴的纸拍在她面前——是两张去小岛的船票,日期明天。


 “票都买了,损失我赔。”


 七七愣住,手机“啪”一声扣在桌上。


 “赔就赔,kimi 还说了——人比钱重要。”


 第二天,小木门挂出一块手写牌:


 “今日老板谈恋爱,想吃请自助。”


 下面一行小字:


 “食材在冰箱,开火前请先查 kimi。”


 巷子安静,阳光落在“半饱”的木牌上,像给那个“半”字加了个完满的句号。


 夜里十二点,小饭店的灯还亮着。


 阿斗把最后一只碗擦干,挂在沥水架上;七七趴在收银台上,面前摊着一张被荧光笔画得五颜六色的 A3 纸,标题是——


 《半饱 2.0:到底往哪儿走?》


 下面写着她的“灵魂三问”:


 1. 只做街坊生意,天花板太低怎么办?


 2. 网红打卡一阵风,怎样把流量留下?


 3. 阿斗想睡懒觉,我想出去玩,店谁来守?


 她把笔一扔,掏出手机:“kimi,救救我。”


 kimi 先丢给她一张“餐饮业态生命周期曲线”,又弹出一句:


 “先做深,再做宽;先留人,再留钱。”


 七七眯眼琢磨半晌,一条一条往纸上誊。


 一、把“半饱”做成 ip,而不是一家店


 ? 菜单:保留 12 道“记忆菜”(黄鱼味噌焗、蛤蜊蒸蛋、紫苏青口……),永远不许下架;每季度只上新 3 道“实验菜”,新菜销量连续两周垫底就淘汰。


 ? 故事:把门口那面软木板升级成“记忆墙”,客人可以钉照片、写明信片;挑灯夜读的老夫妻、戴贝雷帽的摄影师都变成“连载人物”,七七给他们画小头像,像漫画一样挂在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