殇之录岚岚岚33

第136章 长安烬:飞花葬(第2页)

“左贤王?”沈清辞喃喃重复着这三个字,像被人兜头浇了一盆冰水,从头凉到脚,“娶了匈奴公主?”

副将痛苦地闭上眼:“将军是为了活下去,为了找机会传回情报!他让我告诉您,忘了他,好好活下去……”

忘了他?怎么可能忘了他?那三年的等待,那一千多个日夜的思念,早已刻入骨髓,融入血脉。她笑了,笑得眼泪直流:“他让我忘了他?他以为他是谁?”

从那天起,沈清辞的病奇迹般地好了。她不再抱着《凉州词》发呆,不再追问他的消息。她开始梳妆打扮,参加各种宴会,甚至对母亲为她相看的吏部侍郎公子,也露出了温和的笑容。

人人都说,御史大夫家的小姐想开了,终于从丧夫(误以为)之痛中走了出来。只有她自己知道,有些伤口,不是愈合了,只是结痂了,轻轻一碰,依旧鲜血淋漓。

又过了一年,长安城迎来了一位特殊的使者——匈奴的左贤王,李惊寒。

消息传来时,沈清辞正在庭院里修剪海棠。她握着剪刀的手微微一顿,随即若无其事地继续下去,仿佛只是听到了一个无关紧要的名字。

母亲忧心忡忡:“清辞,他……他回来了,你……”

“母亲,”沈清辞打断她,声音平静无波,“不过是故人罢了,有何可惧?”

和亲的队伍浩浩荡荡进入长安城,为首的黑马之上,坐着一位身着胡服的男子。他面容依旧俊朗,只是轮廓更加深邃,眼神里多了几分沧桑和冷硬,不复当年的少年意气。他身边,依偎着一位穿着华丽匈奴服饰的女子,容貌艳丽,眉宇间带着草原儿女的英气。

那就是匈奴公主,他的妻子。

沈清辞站在人群中,远远地看着他。他似乎感受到了她的目光,抬头望来,四目相对的瞬间,他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惊讶,有痛楚,还有一丝她看不懂的疏离。

她微微颔首,算是打过招呼,随即转身,混入人群,仿佛刚才那个对视,不过是看错了人。

他在长安的日子,成了她最煎熬的时光。他住在驿馆,每日与朝廷官员周旋,偶尔在宫宴上相遇,也只是遥遥举杯,形同陌路。她听说,他为匈奴求得了极为优厚的和亲条件,听说,匈奴公主对他情深意重,听说……他早已忘了长安的桃花,忘了那个等了他三年的女子。

一日,她去大慈恩寺上香,在桃花树下,意外地遇见了他。他独自站在那里,望着纷纷扬扬的花瓣,神情落寞。

“李左贤王也信佛?”她走上前,声音平静得像一潭死水。

他转过身,看着她,眼神复杂:“清辞……”

“不敢当,”她淡淡一笑,“左贤王还是叫我沈姑娘吧。”

他喉头滚动,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问:“你……还好吗?”

“很好,”她点头,“托左贤王的福,我已定下亲事,不日便要嫁人了。”她说的是吏部侍郎的公子,那是母亲千挑万选的良配,家世清白,为人稳重。

他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眼中闪过一丝痛楚,随即又被掩饰下去:“那就好,恭喜。”

“同喜,”她看着他,“也恭喜左贤王,得配佳人,前程似锦。”

风吹过,桃花落在她的发间,也落在他的肩头。他忽然伸出手,似乎想为她拂去头上的花瓣,手伸到一半,却又猛地顿住,尴尬地收回。

“清辞,当年的事……”

“当年的事,左贤王不必再提,”她打断他,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过去的,早已过去了。左贤王如今是匈奴的左贤王,我是大唐朝的沈清辞,我们之间,本就隔着万水千山,和……一个匈奴公主。”

他看着她,眼神里是浓得化不开的悔恨和无奈:“清辞,我没有办法……我若不那样做,根本活不下来……”

“我知道,”她垂下眼帘,看着地上的落花,“为了活着,为了情报,你可以娶匈奴公主,可以做左贤王。这些,我都懂。”她懂,可懂了,心还是会痛,像被无数根针同时扎入,密密麻麻,无休无止。

“清辞……”

“左贤王,”她抬起头,眼中已没有了泪水,只剩下一片死寂的平静,“你我之间,早已回不去了。你有你的家国使命,我有我的人生归宿。从此,江湖路远,不必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