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一觉醒来,穿越了阿萨蒂格岛的道林辰
第 167章 聋老太太的底(第2页)
现在买东西还不需要票,纪风更得抓紧机会多囤一点,要不是空间太小,只能弄点不占空间的东西,纪风都想弄点什么古董之类的玩意。
就这样,过去了两天,纪风便带着小九跟着放映队坐车前往昌平的机修厂。.k¢a′k¨a¢w~x¢.,c·o*m¢
这次同行的还有厂里的几位工人,应机修厂的邀请,帮他们修理一下机器设备,顺便培训一下技术,易中海这位中级钳工也在里面。
外派技术工人在这个年代很是常见,有时候一些工人一去就是几个月,甚至一整年。
到了六十年代后期,支援大西北建设,去个七八年都是可能的。
就像《人世间》里,周秉昆的父亲,一个八级工,响应号召,支援大西南建设,一去就是八年整。
像工人外派,在现在可是一项好活,就外派到西九城的周边,过几个月就可以回来,回来之后待遇基本就能往上提一提,多好的事。
现在是共产主义当家,讲究的无私奉献,要想往上提,肯定得得到工友们的认可,一个自私的人光想凭技术升上去,还是能难的。
现在还好,没有八级工制度,工人们的工资待遇基本只跟工龄和技术水平挂钩,区别不是很大,当然技术最厉害的那几位,工资还是相当高的,甚至可以跟后面的八级工相媲美。
等到了大跃进的时候,谁都得拼了命地干活,不然扣上一顶偷奸耍滑、自私自利的帽子,一辈子都别想往上升。
“易师傅,这次你们下乡待多久啊?”纪风打了一声招呼。
“这个嘛,不一定,总厂那边的意思是让我们待三个月,尽快帮助机修厂的工人熟悉相关技术。”
易中海回了一句。
“那是够久的了,三个月,那不是过年才能回去!”
纪风算了一下,说道。
“是啊,这机修厂一半多工人都是刚招进来的,对机械设备还一知半解,操作起来非常吃力,我们这些人只能多留一段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