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马嵬坡(第2页)
约莫三小时后,路牌指示“马嵬坡”已然在望。这里并非荒山野岭,反而因历史传说发展成了一处旅游景点,建有杨贵妃墓园纪念馆。时值工作日清晨,游客寥寥,更显此地空旷寂寥。
王队长将车辆停在稍远处的一片林荫地,并未直接进入景区。“小陈,小张,先说说你们了解的情况。”他对着通讯器低声道。
名为小陈的队员,一位戴着眼镜显得文质彬彬的年轻人,立刻在车内展开平板电脑:“是,王队。马嵬坡,位于西京市兴平市西侧,本是一个普通的驿镇。其名流传千古,完全源于唐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六月十四日,唐玄宗李隆基在此处‘赐死’杨贵妃这一历史事件。正史记载,禁军大将陈玄礼为首的随行将士认为杨贵妃及其兄杨国忠是引发‘安史之乱’的祸根,哗变逼迫玄宗处死杨玉环。玄宗不得已,赐白绫,高力士奉命执行,杨贵妃缢死于马嵬坡佛堂前的一棵梨树下。”
另一辆车上的小张,声音通过通讯器传来,补充道:“但民间传说和野史对此众说纷纭,疑点极多。其一,缢死地点,有说佛堂,有说驿亭,甚至有说一条小巷(后世称‘贵妃巷’)。其二,尸体处理。正史说‘瘗(yi,掩埋)于驿西道侧’,草草埋葬。但又有传说,玄宗后来密令改葬,却开冢不见尸,仅存香囊一枚。这就引出了贵妃可能未死,或尸体发生异变的猜测。”
李炫静静听着,目光投向远处那座青砖围砌的墓冢方向。
小陈继续道:“本地流传极广的民间故事称,当时被缢死的并非杨贵妃真身,而是一个替死的宫女。真正的贵妃,由高力士或玄宗心腹安排,东渡去了日本。这也是日本方面一直有‘杨贵妃终老于日本’传说的来源之一。但...这只是其中一种说法。”
“另一种,则更诡异。”小张接口,声音压低了些,“有些古老相传的说法是,杨贵妃确实死了,但死得极不寻常。传说她体质特殊,命格极贵又极阴,乃是修炼某些邪门法术的绝佳‘引子’或‘容器’。安史之乱爆发,玄宗仓皇西逃,路线选择马嵬坡,并非完全偶然。有隐秘的记载暗示,随行队伍中混有方士或‘某种存在’,他们利用了这场兵变,以贵妃之死完成了一个可怕的仪式。那棵缢死她的梨树,据说当场枯死,土壤变成诡异的暗红色,多年寸草不生。”
李炫突然开口:“仪式?什么仪式?”
小张顿了顿,似乎在翻阅资料:“记载模糊,语焉不详。有的称之为‘镇龙脉’或‘锁国运’,试图以贵妃的极贵之血平息安禄山叛军代表的‘煞气’。但也有一些更荒诞的说法,称之为‘黄泉引路’或‘尸解仙祭’,目的是为了打开某种通道,或者追求虚无缥缈的长生...这与九菊一流追求的‘黄泉眼’开启,似乎有某种阴暗的呼应。”
王队长皱眉:“长生?用缢死的方式求长生?”
小陈道:“队长,在一些邪门记载里,特定的死亡方式(如缢死、溺水)结合特定的地点和命格,被认为可以‘兵解’或‘尸解’,魂魄不散,转化为某种特殊存在,或成为连接阴阳的锚点。马嵬坡地处古道上,本身阴气就重,加上贵妃的特殊性...这些传说虽然荒诞,但结合我们现在面对的‘黄泉眼’,不得不让人多想。”
李炫手中的镇魂钱似乎轻轻震动了一下。他推开车门:“走吧,去亲眼看看。”
一行人并未进入修葺一新的纪念馆主体,而是由小陈小张引路,绕过墓园,走向后方一处更为僻静、保留着更多原始风貌的土坡。这里被称作“古驿道遗址”,据信更接近当年事件发生的真实环境。
土坡上,果然有一棵古老的梨树,枝干虬结,看似年代久远,但显然并非千年原物,应是后世补栽以示纪念。树下立着一块石碑,刻着“杨贵妃缢死处”。周围林木森森,即使是在白天,也透着一股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