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传法(第2页)
兴奋过后,便是沉静的学习。
李炫没有选择什么花哨复杂的招式,而是从最根本、也是最枯燥的开始。
他选择了一处背风且地势相对平缓的坡地,让所有人面朝东方刚刚升起的朝阳。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一日之计在于晨,旭日东升,紫气东来,是一天中阳气最生发、最纯净的时刻,最适合筑基养气。”李炫的声音平和而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
他首先传授的是最基础的站桩——并非什么复杂的拳架,而是道门中最常见的“混元桩”。
“双脚与肩同宽,脚尖微微内扣,似抓非抓地皮...膝盖微屈,似坐非坐高凳...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头顶悬,仿佛有一根线轻轻拉着你的百会穴...舌抵上腭,双目微闭或半睁,凝神内视...”
他一边说,一边缓慢而标准地做出示范。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要领,都讲解得极其细致,并伴随着简单的医理或气理解释,让这些习惯了物理规则的战士们能够理解其作用。
“这看似简单,实则是要调整你们的身体姿态,使其成为一个良好的‘容器’,能够更有效地承接和运转天地间的能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气’。”
接着,他传授了与之配套的呼吸法门——《天罡正法》简化而来的“吐纳术”。重点在于深、长、细、匀,意念随着呼吸引导,想象吸入天地清气,呼出体内浊气。
“不要刻意追求什么‘气感’,更不要强行引导!意念要轻,要自然,就像风吹过水面,留下痕迹,但不强求。你们的首要任务是熟悉这种呼吸节奏,让身体记住它,尤其是在紧张和运动状态下,也能下意识地保持这种呼吸,这能极大增强你们的耐力和精神集中力。”
队员们学得异常认真,甚至可以说是虔诚。他们严格按照李炫的指示调整姿势,努力模仿着那看似简单却内涵丰富的呼吸方式。起初很是别扭,要么身体僵硬,要么呼吸混乱,但没有人抱怨,没有人放弃,都在默默体会和调整。
王队长也站在队伍最前面,一丝不苟地跟着练习,额头上很快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发现这看似静止的站桩,比跑个五公里还要累人,主要是心累,需要时刻关注身体的细微调整和呼吸的节奏。
李炫行走在队伍中,不时出声指点。
“山猫,肩膀太紧了,放松,不是让你绷着劲。”
“赵猛,意念别那么重,轻一点,自然一点。”
“小陈,呼吸再深长一些,用腹部,不是胸腔。”
他的手指偶尔会在某个队员的某个穴位或关节上轻轻一点,注入一丝微不可察的《天罡正法》灵力,帮助对方更直观地感受“气”的运行和正确的发力状态。被点到的队员往往身体一震,脸上露出豁然开朗的惊喜表情。
站桩和吐纳是每日的必修课,主要在清晨和傍晚进行。而在白天的行车途中或休息间隙,李炫则开始传授一些更“实用”的小术法。
他首先教的是“净心符”的绘制和激发。
“这不是什么高深符箓,但关键时刻很有用。能一定程度上清心明目,抵御低级的迷惑心智类的邪术或怨气干扰。”李炫用特制的朱砂和黄符纸做示范。
他没有要求队员们立刻理解所有符文含义,而是将其拆解成几个简单的笔画,让他们先机械地记忆和练习。
“注意,画符之时,心要静,意要专,呼吸要配合笔画的起落转折。每一笔都要灌注你们的‘意念’,哪怕你们现在还没有练出真正的‘气’,但专注的意念本身就有力量。”他强调了“诚心正意”的重要性。
然后,他教了配合符箓使用的简单“激发诀”,一个简单的手印配合一个短促的音节(类似于“吒”或“临”的变音)。
“绘制好的符箓,平时贴身收藏。感觉心神不宁、或者周围环境明显不对劲时,以此诀激发,将其贴于额头或心口,能起到一定的防护和镇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