伎俩
伎俩
‘逆水计划’这个名字,最初是骆荒胡扯的。
《逆水》初版剧本刚完成时,骆荒和盛惊浪兴致冲冲拿去过大大小小的招商会。这些招商会也是有门槛的,多亏盛惊浪头顶挂着鲸鸟的名字,刚在业内崭露头角,开始有了些薄面。
他借用职务之便和骆荒混迹其中,骆荒负责以导演的身份出现在大众视野。
他们分工明确,世人都知近期有位颇活跃的新人导演叫骆荒,却不知“骆荒”的一直是两个人。
年轻的他们遇到了各种意料之内、和意料之外的情况。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这通常是创作者一厢情愿的看法。本子是好本子,生意却不是好生意,他们这个本子存在着对大多数资方和制作人来说最大的两个弊端——
一是文学电影没市场
二是最出彩的男主角色已经被导演内定,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素人,甚至还未出道,正在考大学。
要流量没流量,要爆点没爆点,这样的剧本注定是孤芳自赏那一派的,青年导演最爱犯这种小镇文艺病。
有经验的玩票投资人一眼就能看到一部电影的票房走向,没有商业价值的东西,一般不会多看第二眼。
也有稍微懂点内容的制作方,能看到这部戏的潜力,如果按照他们的要求稍作修改,也不是不能起死回生。
盛惊浪的经纪人视角天然地要比骆荒多一些铜臭味,他很能理解这种情况,安抚骆荒说:“其实他们说的没错,我们应该再改一下内容,针对市场加入些热门元素。”
骆荒幽怨的看过来:“你变了。”
好大一口锅!
盛惊浪:“我又怎么了?!”
“你别忘了你当经纪人是为了曲线救国,但你现在......有点融入得太像他们了。”骆荒目不转睛瞪着盛惊浪。
盛惊浪从对方的眼中看出,或许骆荒早就想说这句话了。
骆荒直勾勾问:“是不是经纪人赚钱赚的太舒服,你已经忘了我们的初衷。”
“不是你等等。”盛惊浪预感又要吵架,忙喊停:“骆荒,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投剧本,不是纠结我有没有被腐化的问题。”
“那你还记得我们想做什么吗?”
盛惊浪即答:“做一部深刻永恒的艺术作品。”
“我们追求的是票房吗?”
“不是。”
“那现在为了迎合市场,你要修改内容框架,打乱思想内核,加入爆点追求下沉,《逆水》还是《逆水》吗?”
盛惊浪觉得骆荒在诡辩,但又矛盾的认同着对方,所以沉默了。
骆荒有些低落地问:“你还记得我们导演课第一节,教授问我们的那个问题吗。”
——“你们觉得,电影是艺术还是商品?”
那时刚考入大学、心高气傲的年轻小导演们纷纷举手:“当然是艺术了!”
电影当然是光与影、语言、画面和人文情感组成的艺术品,导演就是将这些漂亮原石雕刻成型的匠人,让电影的魅力与光辉流传于世!
骆荒深信不疑的坚持着这一点。
但他还记得当时班里只有一个人没举手,那个人就是盛惊浪。
“你当时就不认同吧?”骆荒说,“你这个人就是太聪明了,知道自己如果说出扫兴的答案,会被氛围唾弃。那毕竟是充满理想色彩的校园。”
盛惊浪缄默了半晌,又习惯性的哂笑:“那又怎么样呢?你纠结这个干什么,我最后不还是愿意和你犯傻搞艺术了吗,又不冲突。”
骆荒默了一眼,盛惊浪从对方脸上看到了一些隐晦的不安。
于是他举手保证:“骆大少爷您放心,小的盛惊浪虽然利欲熏心,但好歹有点良知,绝对绝对不会变心,卧底工作做得再成功,也不会真成了他们的人!您时刻监督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