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劫修楼顶的茶杯

第一幕山村立足第9章 诸侯初现1(第2页)

“传我命令,听风卫重点监视袁绍的粮道。”王凡将残页小心地收入袖中,眼神坚定。“泰山矿洞每月十五子夜必有异动,让赵铁柱派斥候,在兖州边境布下‘地火符’——玄阴宗的邪术依赖阴毒之气,最惧怕人间明火。”他并没有提及,这些安排实际上暗合《天机卷》中“火克阴邪”的预言,只是对外以“观气术推衍”作为借口,以免惊世骇俗,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暮色悄然降临,王凡独自登上观顶。凛冽的寒风裹挟着雪粒,如利刃般打在他的脸上,却丝毫吹不散他眼中深深的忧虑。远处,隐鳞军的篝火星星点点,连成一片,宛如散落人间的星辰,与夜空中的北斗遥相呼应。他心里清楚,十八路诸侯即将起兵,而清微观此刻夹在袁绍的冀州、曹操的兖州、袁术的南阳之间,处境犹如风箱中的火苗,稍有不慎,便会被无情地熄灭。但他也坚信,只要这火苗能够为他人照亮前行的道路,就不愁没有人愿意为其添柴加薪。

“观主,孙明轩求见。”李明远的声音适时地打断了他的思绪。只见锦衣少年孙明轩踏入观顶,腰间的云纹符随着他的呼吸闪烁明灭,显然是勤加修炼了清微观的吐纳法。王凡敏锐地注意到,孙明轩头顶的暗黄气运边缘,那抹清透的银边已扩展至三指宽——这正是他将孙家商队与流民耕地紧密相连的结果,豪族与百姓之间的因果联系,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气运的走向。

“观主,我父亲想知道……”孙明轩犹豫了一下,随后从袖中取出一卷丝帛。“曹操派人送来‘讨董檄文’,邀天下诸侯共赴洛阳。我孙家该如何应对?”

王凡缓缓展开檄文,墨香中隐隐带着淡淡硫磺味——这是兖州特制的防蛀墨,果然与赵铁柱所说的一致,曹操已然开始联络各方势力。他指着檄文中“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字样,目光坚定地对孙明轩说道:“贵府可先答应出兵,却只派三百老弱。”看到少年眼中露出困惑之色,他放缓语气,耐心解释道:“曹操要的不过是诸侯响应的声势,并非兵力的多寡。而我们……”他微微抬头,望向洛阳的方向,那里的气运仿佛凝成了一个黑洞,深不可测。“我们要的是在诸侯混战之中,看清究竟谁才有能力护得百姓周全。”

是夜,王凡在观顶精心布置“周天星斗阵”。当北斗七星的光辉洒落在舆图之上,各州郡的气运竟仿佛凝为具象:冀州是翻涌不息的黑雾,兖州是跳跃闪烁的银焰,南阳是狂躁炽热的赤芒,而洛阳,则如同被浓云重重笼罩的黑洞,正不断地吞噬着周边的气运。他心里明白,这是董卓即将入京的前兆,同时也是南华老仙洞府现世的关键契机——《天机卷》残页上“洛阳探秘”的预言,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李明远送来热酒时,发现观主正在竹简上刻字:“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断;袁术骄奢淫逸,终成冢中枯骨;曹操多疑善断,虽非明主,却能乱世称雄……”写到此处,王凡忽然停下手中的刻刀——历史上的刘备此刻还在涿县卖草鞋,气运尚未崭露头角,暂且不值一提。王凡轻轻摇摇头,将竹简翻到背面,郑重地刻下“隐鳞军西进,洛阳东望”八字,每一笔都蕴含着斩钉截铁的坚定力道——清微观的方向,从来都不是盲目地依附于某一位诸侯,而是在这乱象丛生的世间,始终坚守自己的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