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劫修楼顶的茶杯

第一幕山村立足第9章 诸侯初现4(第2页)

“你……你用的是南华星斗之力!”邪修惊恐地瞪大双眼,双腿发软,瘫倒在地,“袁绍大人会用你们的生魂祭鼎的!他已经拿到轩辕印了!”

王凡无暇理会,迅速收起青铜鼎足,拉着李明远退入树林。此时,太平道修士与玄阴宗的争斗愈发激烈,喊杀声不绝于耳。王凡听到太平道首领怒骂:“张角大仙的《太平要术》才是正统,昆仑镜该归我们!”

二人在一处山坳稍作休整,李明远查看缴获的邪修玉简,上面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坐标。“观主,这些标记都是洛阳周边的灵气节点,还有‘昆仑镜在洛水’的字样。”

王凡接过玉简,仔细查看,发现其中一个坐标正是太学遗址,而洛水的标记旁画着太极图,与《天机卷》残页上“洛水出镜”的预言吻合。他不禁想起三日前赵铁柱传来的密信,曹操在陈留提及洛水有异象,看来诸侯们早已对圣物的动向了如指掌。

“继续赶路,天黑前必须穿过孟津渡。”王凡望着逐渐西沉的太阳,神色凝重,“玄阴宗和太平道都在争夺圣物,洛阳城外恐怕已沦为修罗场。”

行至孟津渡口,河面漂浮着零星浮尸,皆是被邪术侵蚀的流民。他们的尸体肿胀变形,面色乌青,伤口处还残留着诡异的符文痕迹,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气味。王凡正要渡河,对岸突然驶来一艘画着云纹的画舫。船头站着个身着儒衫的中年男子,手中羽扇轻摇,正是曹操的谋士戏志才。他腰间的玉佩刻着与清微观相同的云纹,显然早有准备。

“清微观王观主,我家主人有请。”戏志才微笑着,羽扇优雅地划过水面,竟开出一条无水通道,“听风卫说您在北邙山遇袭,曹将军担心您的安危。”

李明远立刻警惕地挡在王凡身前,运转观气术,却无法看透对方的深浅。“戏先生如何得知我们的行踪?”

“观主别忘了,您分给兖州百姓的‘平安符’,都带着清微观的气运标记。”戏志才目光落在王凡腰间的太学残镜,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洛阳城已被西凉军封锁,唯有我家主人的令牌可通行。曹将军愿以兖州三郡的护商权,换观主一句话。”

王凡挑眉,心中暗忖曹操的谋士果然心思缜密。他示意李明远收起兵器,踏上画舫。“戏先生客气了,王某不过是云游道士,何劳将军挂念?”

戏志才目光灼灼,仿佛能洞悉王凡的内心。“观主何必隐瞒?太学遗址的祥瑞,董卓派了三千铁骑看守;洛水的异动,袁绍的密使已在渡口蹲守三日。”他忽然压低声音,语气中透着一丝神秘,“我家主人想问:若集齐三圣物,真能止息乱世,还是会招致天谴?”

这话直击王凡的内心。他望着画舫掠过的水面,倒映着天边如血的晚霞,心中暗自思量。在这乱世,百姓才是根本,士卒的甲胄只能抵御一时之险,唯有百姓安居乐业,才是乱世止息的关键。于是,他决定透露部分真相。“当年南华老仙留下三卷天书,《太平要术》堕入魔道,《遁甲天书》流于邪修,唯有《天机卷》尚存天道玄机。”他取出残页晃了晃,“上面写着‘三圣物聚,天地倒悬’,但也说‘得民心者得劫运’。曹将军若能护得百姓周全,清微观的符,自然会护住他的粮草与城池。”

戏志才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显然明白了王凡的弦外之音。画舫靠岸时,他递出一枚刻着云雷纹的令牌。“观主入城后,可凭此令牌出入西军营寨。董卓的‘血符军’虽猛,却怕贵观的生魂之力。那些被邪术控制的士卒,家中都有妻儿盼着平安符。”

告别戏志才,王凡望着洛阳城高耸的城墙,城头的“董”字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李明远忽然指着远处街角:“观主,那不是青虚子?”

只见青虚子混在流民中,正与一名西凉军将领交谈。他手中捧着的玉匣里,半截印玺泛着血光,正是传说中“掌杀”的轩辕印。青虚子眼神闪烁,透着贪婪与阴鸷,不时望向玉匣中的轩辕印,仿佛那是他掌控天下的钥匙。王凡瞳孔骤缩,袁绍果然已集齐神农鼎足与轩辕印,只差洛水中的昆仑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