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幕势力初成第二章 清微观变5(第3页)
王凡微笑着点头,指尖轻轻划过玉简,原本晦涩难懂的第三层功法此刻清晰如昼:“筑基不是简单的灵气入体,而是愿力在心中生根发芽。”他望向窗外,观外的流民们正在清扫积雪,每人手中的扫帚都绑着麦穗符,扫帚尖划过地面,竟留下淡淡的金光轨迹,宛如一幅绚丽的画卷。“通知铁柱,隐鳞军可以试试‘万穗归心阵’了——此阵以百姓愿力为核心,汇聚万千愿力化作刀刃,其锋利程度比任何法器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定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奇效。”
李明远这才注意到,王凡腰间的神农鼎残片此刻泛着温润的土黄色,不再是往日的青光,残片边缘还粘着几星麦秸,仿佛在诉说着与百姓紧密相连的故事。“观主,残片的纹路……”
“麦穗纹更深了。”王凡轻声轻笑,眼中满是欣慰与感慨,“因为它现在扎根在千万百姓的麦田里,承载着他们的希望与信任。”他取出新刻的“观主令”,牌面不再是云雷纹,而是万千麦穗簇拥着中央的护民印,庄重而神圣,“闭关时我想通了,清微观的道,不在仙府典籍的文字里,在每个百姓敢播下种子的勇气里——就像小柱子,敢在寒冬里画出第一株麦穗,就是在劫运里种下希望的火种。”
是夜,清微观的钟声格外清亮,仿佛在宣告着新生与希望。王凡站在观顶,看着隐鳞军在灵田点燃的麦火符光,像一条金色的河流向兖州延伸,那是力量与希望的传递。他知道,这只是筑基期的小成,前方还有金丹、元婴等更高的境界,还有袁绍的邪鼎、吕布的铁骑等重重危机,但他不再畏惧——因为他的道基,早已深深埋在千万个小柱子的护苗符里,埋在田家的祖坟旁,埋在张家商队的车辕上,与百姓的命运紧紧相连。
赵铁柱前来汇报时,王凡正在仔细修改隐鳞军的调令:“从今天起,隐鳞军每攻克一处邪修据点,就帮当地百姓刻护庄符,建灵田。”他认真地拍了拍弟子的肩膀,目光坚定而温暖,“记住,咱们的军功章,是百姓门楣上的麦穗符,是他们锅里的热粥,是孩子能安睡的炕头——比任何诸侯的赏赐都贵重,这才是我们守护的意义。”
冬至的阳光洒在清微观的麦穗纹旗上,王凡望着远处兖州方向的浓烟——那是曹操的屯田区在焚烧邪符。他忽然摸出《天机卷》残页,惊喜地发现“三国鼎立”的预言旁,清微观的金光已与兖州的银灰色完全融合,形成一道坚不可摧的抵御邪雾的屏障,而在冀州的黑雾中,几点微弱的麦穗光正在顽强闪烁,仿佛在黑暗中坚守着希望。
这一晚,王凡在闭关后的首次巡查中,遇见了抱着新刻符板的小柱子。少年有些害羞地递过符板,上面歪歪扭扭刻着“观主种麦,百姓收福”,边角还画着个戴着斗笠的小人,显然是照着王凡平时耕地的模样,充满了童真与敬意。他忽然明白,所谓突破,从来不是个人的修为精进那么简单,而是让清微观的护民之道,在每个百姓的心里,都种下一粒不会被劫运碾碎的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雪又下了起来,但观外的流民们依然在充满激情地唱着《护苗谣》,歌声穿过风雪,掠过灵田,最终汇聚成一股温暖而强大的洪流,涌入清微观的每一道符纹,每一块砖石。王凡知道,这才是最稳固的道基,最坚韧的护盾——只要百姓的歌声不止,清微观的灯火,就永远不会熄灭,而他的使命,就是让这灯火,照亮更多人在乱世中前行的路,引领他们穿越黑暗,走向光明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