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幕势力初第4章 兖州接触3(第3页)
三日后,阳光洒在演武场上,曹操在演武场设宴,特意邀请赵风临前来观军。只见三百青州兵整齐地列成阵列,每人手中的兵器都刻着麦穗纹,伤兵营的士卒胸前别着护心符,符面上或刻着灶台,或刻着耕牛,这些图案全是小顺根据他们各自的家乡记忆精心绘制的,每一道符都承载着士卒们对家乡的思念与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曹操指着阵列,看向赵风临:“赵壮士,孤让他们学习贵观的‘耕战阵’,却总感觉还差些火候。”
赵风临知道,时机已然成熟。他毫不犹豫地抽出断刀,在雪地上快速划出麦穗阵图。刀光闪烁之处,积雪迅速融化,露出勒出一幅未来丰收的画卷。“明公的军阵如同钢铁般坚固,咱们的符术恰似麦子般坚韧。”赵风临一边说着,一边指向士卒们的兵器,“刀劈砍时应如割麦,需穗尖朝外以破除邪气;收刀时则如护苗,需穗尖朝内以凝聚灵气。这阵法需与护刃符产生共振,就如同明公治下,士兵守护百姓的田地,百姓供应士兵粮草,如此相辅相成,方能麦浪滔天,邪雾难以侵犯。”赵风临的讲解清晰明了,让曹操对“耕战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曹操凝视着阵图,惊讶地发现麦穗的走向竟与兖州的水渠分布完全一致,每条“麦垄”都精确地对应着一处屯田点。他顿时明白了,这正是清微观“耕战一体”的精髓所在——以民田为阵,以护符为兵,将百姓与军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曹操忽然手指向北方,只见袁绍的邪雾已在东平国边界翻涌,如同一头狰狞的巨兽,随时准备吞噬这片土地。“袁绍的邪雾已经到了东平国,孤要你等守护粮道,只需露出三分本事,却要留七分余地,你觉得如何?”曹操目光坚定地看着赵风临,眼神中既有期待,又带着一丝试探。
赵风临心中明白,这是曹操在试探清微观的底蕴。他故意用屯田户通俗易懂的语言回答道:“明公只需让屯田户在粮车插上麦穗旗,旗面左边画上‘曹’字,右边画上麦穗,俺们的隐鳞军,自会在暗处守护着粮车的‘根’。就好比百姓精心守护着麦苗的根,绝不让邪雾沾染分毫。”他刻意不提“符箓感应”之类的修仙术语,只说“护根”,让曹操以为这只是精锐斥候与百姓联合防御的普通战术。
宴会结束后,曹操独自来到粮车停放处,仔细查看每一辆粮车。他发现每辆车上都有用麦浆精心绘制的麦穗印记,当他用手轻轻触碰时,竟能感受到一股微弱却温暖的气息——这是护粮符与灵米产生的奇妙共鸣,更是百姓对曹军的深深信任。曹操忽然轻轻笑了起来,想起赵风临说过的话:“符在百姓手里,比在修士手里更灵。”于是,他立刻命人在每车粮囤上插上“曹”字麦穗旗,旗角还细心地绣上屯田户的姓名,让邪修清楚地知道,这些粮食,是千万百姓用符全力守护着的。
回到幕府,曹操坐在舆图前,沉思片刻后,在舆图上兖州的位置郑重地画下麦穗标记,与许昌的云雷纹遥遥相望。他深知,清微观的符术并非什么高深莫测的仙术,而是这乱世之中最实在、最有效的护民之道。就如同他推行的屯田制,看似朴实无华,却能在这艰难的绝境中生根发芽,为百姓带来希望。而清微观的弟子们,正用他们最朴素的方式,将护民的种子,小心翼翼地播撒在他的军队与百姓之间。
此时,天空中又纷纷扬扬地下起了雪。小顺抱着新刻的护粮符,兴奋地跑来告诉赵风临,屯田户们自发在护粮桩上刻下了曹操的“曹”字与麦穗纹交织的图案,他们都说这样“曹丞相的兵和清微观的符,就能一起守护咱们的麦子了”。赵风临望着雪中那点点闪烁的符光,心中明白,清微观与曹操的合作,已在这漫天飞雪中,深深地埋下了第一颗沉甸甸的种子——一颗以民心为肥沃土壤,以护民为滋润雨露的种子。这颗种子,必将在这乱世的风雨中茁壮成长,最终长成参天巨麦,为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撑起一片护民的广阔天空,庇佑着万千百姓免受战乱与邪物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