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幕势力初第5章 合作展开2(第2页)
就在这时,典韦如同一头猛虎般扛着两具邪修尸体闯入演武场。那两具尸体胸口的护心符还在散发着微微的热气,指甲缝里还嵌着黑麦碎屑,看上去十分诡异。“丞相,这两个家伙竟然想烧掉咱们的灵米仓!”典韦大声禀报道,声音在演武场上回荡。王凡赶忙上前,仔细扫过尸体指尖的邪符。只见穗尖朝右弯曲成催熟的形状,然而在符心处却偷偷刻着清微观的麦穗纹,两者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诡异的血麦纹。“明公,这是典型的声东击西之计。”王凡一边说着,一边指向舆图上的陈留,那里用红笔醒目地标着“飞熊军”。“邪修真正的目标,其实是吕布即将运来的‘血战马’。那些马一旦吃了邪麦,蹄铁便能踏碎护粮符。不过,它们惧怕两样东西:一是咱们的护马符,二是百姓灶里燃烧的艾烟。”王凡迅速分析着局势,让曹操对当前的危机有了清晰的认识。
曹操听闻,瞳孔瞬间骤缩。他深知吕布的威胁近在咫尺,此刻正急需清微观的符术来化解危机。曹操略微思索片刻,忽然解下腰间的玉佩,递给王凡。玉佩的背面不知何时被刻上了极小的麦穗纹,与云雷纹并列在一起,显得相得益彰。“这是兖州牧的调粮符,贵观的人拿着它,可以在十三处屯田自由出入。但护粮站的人,必须身着咱曹军的衣服,佩戴贵观的符,可别让百姓分不清谁是来守护粮食的。”曹操严肃地说道,这既是一种信任的体现,同时也暗藏着制衡之意。
王凡心中明白曹操的用意,他坦然地收下玉佩,随后取出三枚“麦浪传讯符”。符面上用红、黄、绿三色麦穗来区分不同的敌情,设计巧妙且一目了然。“明公的粮车若是遭遇邪雾,只需扯断符上的红绳,三十里内的隐鳞军自然会赶来接应。这红色代表敌袭,黄色表示粮缺,绿色则意味着平安。这颜色的区分,是跟兖州的绣娘学的,她们说这样简单好记。”王凡详细地介绍着传讯符的使用方法,确保曹操能够清楚了解。
此时,荀彧适时地呈上竹简,上面的合作条款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末尾原本的“仙术”二字被划去,改为了“护粮术”,这一细节的修改,体现了双方对合作的务实态度。“贵观需每月向幕府提供邪修的动向,遇大战时派遣符师随军护粮。丞相则为贵观提供灵米、铁矿,并默许在兖州招收弟子。”竹简的空白处,荀彧还精心画了一个粮囤与符堂相连的简笔图,形象地象征着清微观与曹军相互依存、共生发展的关系。
“王某还有一个不情之请。”王凡一边说着,一边指向演武场角落的伤兵营。从那里传来士卒们痛苦的呻吟声,只见伤兵们正围着小顺,认真地学习画护心符。“能否让咱们的符师在伤兵营设立‘麦香问诊’?无需使用针灸之术,只需教导伤兵们刻护心符。当他们念着家人的名字刻符时,伤口便能好得更快。”王凡诚恳地请求道。曹操微微挑眉,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略带深意地问道:“观主这是想要收拢军心?”王凡赶忙摇头,目光望向伤兵营内士卒们专注的神情,感慨地说道:“我只是想让士卒们明白,他们所守护的粮食,最终会变成家人手中的麦饼。就如同他们刻符时,心里想着的是老娘的灶台,而不是冰冷的军规。”王凡的话语情真意切,让曹操对他的意图有了更深的理解。
午后,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大地上,给濮阳城带来了一丝暖意。王凡带着赵铁柱前去查看清微观分部的选址,地点就在濮阳粮市旁的三间土房。墙角堆积着百姓送来的麦秸,房梁上挂着小顺从东莱带来的护庄灯,灯罩上歪歪扭扭地画着麦穗,充满了质朴的气息。赵铁柱伸手摸着粗糙的砖墙,忽然指着粮市中央的老槐树说道:“观主,咱们把护粮符刻在门框上,麦穗尖朝内,这样邪修就进不来了。”王凡点头表示赞同,却看见几个屯田户正在老槐树下,热心地教曹军士卒刻符。地上画满了歪扭的麦穗,其中一人正把穗尖朝外,另一个屯田户赶忙说道:“大爷,您这穗尖朝外是护刀的,朝内才是护粮的。”那大爷却笑着回答:“嗨,朝外能护着你们这些当兵的,朝内护着咱的粮,两边都护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