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幕诸侯崛起第5章天机领悟5
第五小节:借势不改势之策
基于对天道劫数的深刻领悟,王凡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以“借势不改势”为原则,在诸侯纷争的漩涡中巧妙周旋。
所谓“借势不改势”,王凡理解为在当前天下诸侯割据混战、汉室衰微的大背景下,顺应由众多因素交织而成的天下劫运大势。汉室倾颓后,各地豪强并起,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势力格局。袁绍凭借家族威望与自身手段,占据冀州、青州、幽州、并州等地,势力庞大,麾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但内部却存在着嫡庶之争等隐患;袁术在淮南地区野心勃勃,自恃出身名门,妄图称帝,却因骄奢淫逸,大失民心。这些势力为争夺有限的土地、人口、粮草等资源,相互攻伐,使得天下陷入无尽的战乱,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这一切都深刻影响着天下劫运,使其朝着混乱与衰败的方向发展。
而曹操初领兖州牧,收降青州兵后,势力初兴,展现出了非凡的潜力与雄心。王凡敏锐地察觉到,曹操势力的发展有可能成为稳定北方局势的关键力量,这便是他所洞察到的大势走向。从修仙界规则来看,不同地区的灵力属性与分布对世俗势力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某些地区蕴含的阳刚灵力充沛,当地诸侯的军队往往更具勇猛无畏的战斗风格;而灵力阴柔之地,军队或许在谋略与战术灵活性上更有优势。同时,修仙门派的介入也可能改变世俗战争的走向,一些门派为了自身利益,会扶持或打压某些诸侯势力,从而打破原有的平衡。王凡深知,他可借助曹操势力的发展,影响世俗局势,进而对劫运产生积极影响,但绝不能过度改变既定的历史与劫运轨迹。
在平衡各方利益方面,王凡深知诸侯间的矛盾根源。以曹操为例,其与周边势力可能因兖州的资源分配产生冲突。兖州土地肥沃,乃是天然的粮仓,周边诸侯对此觊觎已久;其人口众多,既能为军队提供充足的兵源,又是发展经济的重要劳动力,自然成为各方争夺的焦点;粮草富足更是不言而喻,在战乱年代,粮草便是军队的命脉。王凡在助力曹操时,需考虑如何平衡各方对这些资源的诉求。他可能会建议曹操与周边势力开展合理的贸易往来,用兖州的粮食换取其他地区的特产或战略物资,如幽州的战马、荆州的精铁等,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地区间的经济交流与发展;或者与部分势力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开发某些区域,比如联合勘探兖州边境的矿山,让各方都能在合作中获利,避免因资源争夺引发大规模冲突,维持势力间的平衡发展,从而确保劫运不致恶化。
基于这一原则,王凡决定继续助力曹操发展势力。曹操此时虽获一定军事力量,但根基未稳,周边强敌环伺。王凡运用自身智慧与修仙能力,为曹操出谋划策。他建议曹操重视内政建设,整顿军纪,施行仁政,以赢得兖州当地世家大族的支持,稳固统治根基。同时,凭借修仙知识,王凡感知到兖州地下灵力脉络,引导曹操在灵力汇聚之地建立兵营与屯田之所。灵力滋养下,士兵体魄更为强健,战斗力提升;屯田的粮食产量也大幅增长,解决了军队粮草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