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军令状与恩赦(第3页)

 这番允诺基本是没问题了。

 慕琋虽担忧南境之事如何解决,但好歹韬略人格带她又往前走了一步。

 韬略人格想的则更具体:“王上,为救南境百姓于水火,还请赐下一道‘节制兵符’,若遇镇南将军戴荣的兵马,亦好便宜行事。”

 说是不带一兵一卒,只身前往南境。

 任谁也知,那就是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还是要用南境原有兵马了。

 只是从南境战报来看,海寇长驱直入,驻守南境的兵马早已损没,而另一半戴荣的兵马却不知所踪。

 不管哪一半兵马,都是虞王的兵马,也只有虞王的虎符才能调动。

 慕琋提出这个要求,就等同于是在要虞王在南境的兵权。

 虞王倒也料到此举,不过就并不担心,反而大方道:“自然,孤即刻敕封金方世子为‘平南使’,授南境临时‘调兵符节’,准卿便宜行事,节制南境溃散军马,剿寇复土。”

 “王上,军国大事,岂可如此轻易交给……”老将军庞铭还不放心。

 慕极抬手阻止说下去,而是还向慕琋:“孤能给的可都给了世子,就是不知世子有何把握?可敢立下军令状,在六个月内肃清海寇,收复南境?”

 韬略人格向上保证:“微臣自有把握,可在此立军令状,半年之内必肃清海寇,收复南境,若做不到,自愿自刎南境。”

 “好……”慕极一拍大腿,“有此气魄,不愧为我慕氏男儿。”

 韬略人格一揖到地:“微臣定不负王上所托。”

 终于,一场关乎南境数十万百姓生死的朝议就在“潦草”中定了下来。

 慕琋,更好说是韬略人格,在无数夹杂着震惊、不屑、嘲讽、探究的注视下,缓缓步出天钧殿、步出宫门。

 一出宫门,没等长舒一口气,却又迎上慕珣平湖映月眼眸下的波涛汹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