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图穷匕见(第2页)

他忽然想起半月前在宣阳门看见的《九州劝农图》,石额上的朱砂字迹里,每个笔画中都藏着细小的“吉”字,当时只道是匠人闲笔,如今方知是层层叠叠的防伪纹。

“李吉甫。。。”他的声音混着痰音,“好个‘图穷匕见’,你早在每幅图里埋下了天罗地网。”

牢门“吱呀”推开,李吉甫身着青衫踏入,袖中《百官考课图》的边缘露出一角。

“杨公可知,为何你仿造的屯田图总是缺了渠闸标记?”他凝视着杨骏充血的双眼,“因为真图的渠闸位置,藏在《水经注》的注脚里,而你府上的藏书,独缺那卷。”

杨骏猛然抬头,想起自家书阁里确实少了卷汉朝版本的《水经注》——那是李吉甫初入洛阳时,即为他精心准备的“诱饵”。

烛火忽然晃动,映得李吉甫腰间的铜鱼符泛着冷光,那是故唐皇帝赐予他的“察访使”符,此刻却成了晋室的“照妖镜”。

“你以为伪造几封书信,就能干扰储君之事?”

李吉甫指尖划过石桌上的《伪造诏书图》,“可惜你不知,每道渠线、每个屯田点,都是老臣亲自丈量。就像这洛阳城的地下水脉——”

他指向墙壁渗水处,“图中暗标三十处泉眼,你私挖的密道,恰好经过第廿七处,怎能不被发现?”

狱卒搬来火盆,杨骏忽然看见自己的影子在墙上扭曲成老鼠形状。

他回想起数十年前,在泰始殿外初见司马炎,那时的皇帝还是个能弯弓射虎的少年,而他不过是个籍籍无名的小吏。

如今权倾一时,却败在了后世唐人的一卷卷图志之下。

“知道为何留你性命么?”李吉甫忽然压低声音,“陛下要让天下人看清楚:哪怕是八王舅父,只要图上没有屯田、没有义学,便是违背了‘九州共耕’的天道。。。”

太极殿内,司马炎正在批阅李吉甫新呈的《八王封地改良图》。

汝南王封地旁用蓝笔批注:“可凿渠引汝水,设屯田都尉,胡汉各半。”

楚王封地则标着:“山林可伐,木材需经洛阳勘验,不得私售。”

“陛下,”齐王攸捧着《劝农使巡视图》入殿,皂色朝服上还沾着城外的雪粒,图轴末端的玉镇纸刻着“民生在勤”四字,正是司马炎亲赐的御笔。

司马炎搁下狼毫,目光扫过图中用不同颜色标注的十道巡查路线:青州用朱红,豫州用墨绿,凉州用靛蓝。

每条路线旁皆注有“可垦荒地”“现存隐患”“胡汉户数”,字迹工整如刀刻。

“幽州传来急报,”齐王攸展开图卷,指尖停在北方边界,“乌桓族愿以千匹战马换《农桑图》百卷,称‘愿学晋人耕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