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晴空与骤雨间的素描本(第2页)

这番话说得很重,像一把解剖刀精准地剖开了问题。许清瑶的肩膀垮了下来,眼圈开始泛红。几个月的汗水,通宵的努力,难道就因为这层“衣服”被全盘否定?

“那……林老师,现在……怎么办?只剩下几个小时了……”许清瑶的声音带着无法掩饰的颤抖和恐慌。巨大的打击感让她一时无法冷静思考解决方案。

林雪萍并未立刻给出答案,而是看向一直沉默伫立在一旁的江韵华。她知道江韵华是许清瑶的重要支持者,也清楚这女孩在某些方面固执又依赖直觉的个性。“江韵华,我记得你哥明华是做设计的。你们昨晚熬夜……他应该知道这个最终设计方向?”她的目光带着探究,并非责备,而是想了解参与度。

江韵华抿了抿唇。江明华昨晚送林雪萍回去后累得倒头就睡,根本没看过这幅图。他抬起眼,迎向林雪萍的目光,语气平稳:“明华哥不知道具体内容。昨晚……我们只是对配色和一些视觉节奏做了调整,主要精力还是在如何让图‘好看’上。”他坦然地承认了昨晚工作的侧重方向,“科学性呈现这块……考虑少了。”他选择客观描述,没有替许清瑶辩解开脱,但也没有撇清自己参与的这部分工作。

他顿了顿,看向脸色依旧苍白的许清瑶,眼神带着冷静的提醒:“但林老师说得对。内核最重要。”这话既是对林雪萍观点的认同,也是对许清瑶状态的一种稳定信号:问题被指出了,但核心还在,不是无药可救。

林雪萍心中了然。她看着许清瑶那副快崩溃的样子,又看了看那个已经花费了大量精力的绚烂图稿,时间紧迫,推倒重来制作一个全新的视觉方案根本不现实。她的大脑飞快地运转着。

“这样,”林雪萍当机立断,语速加快,但条理清晰,“放弃现有方案推倒重来时间不允许。现在的策略是:迅速搭建科学内核的视觉语言框架,把这个漂亮的外壳……‘降维’,让它成为辅助,而不是主角。”

她目光转向那设计图,语速流畅而富有洞察力:“首先,核心部分,把你的算法流程、关键节点、结构优化点,用最直观、最硬核的流程图、拓扑图、矩阵推演图提炼出来!用单色!高对比度的黑、灰或深蓝!在kt板上分区张贴!像教科书一样简洁、清晰、不容置疑!”

她的手指在展示空间里划分着,“中间核心区域就放这套严谨的骨架。把你所有的心思,现在全部转移到如何把这套骨架用图纸表达得毫厘不差、逻辑自洽上!让评委一眼抓到重点!”她的眼神锐利如鹰,聚焦在问题的核心解决路径上。

“然后,”她的手指滑向那张蓝银渐变的图稿,语气有所缓和,但也带着不容置疑的修正力度,“这个漂亮的渐变图……我们用它做背景!但要缩小面积,占据视觉辅助的次要位置,最好只保留渐变的主色调部分,去掉所有分散注意力的复杂点缀元素。它的作用就是提供一个象征‘智能’和‘未来感’的氛围色块,烘托那套核心的、硬邦邦的骨架图!明白吗?它现在是舞台的背景板,聚光灯必须打在最前面骨架的内容上!”她最后看向许清瑶,眼神带着命令式的紧迫感:“立刻行动!内容图表优先!让你的系统内核说话!至于美观性……能协调不刺眼就行!现在就去打草图、重新分区、制作内容图表!我和江韵华帮你找地方打印!”

一连串清晰无比、指向明确的操作指令,像强心针一样注入许清瑶混乱的大脑。虽然心爱的设计被大幅降级使用让她心头依旧抽痛,但林雪萍给出的是一条清晰可见、可以立刻执行的生路!她没有全盘否定,而是用了极其巧妙的方式,让这张图以背景板的方式继续发挥作用,同时把最重要的核心逻辑推到前台!那种近乎毁灭性的打击感被“有救”的目标感瞬间替代。

“我……我明白了!林老师!”许清瑶猛地抬头,眼中还带着泪花,但慌乱已经被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取代。她用力点头,二话不说,立刻从沉重的背包里快速抽出笔记本电脑、平板和好几本写满了公式推导和数据记录的厚厚笔记本,直接席地而坐,噼里啪啦地开始新建文档,脑中飞快回忆那些关键的流程和逻辑关系图,争分夺秒!

“江韵华,”林雪萍看向一旁的男生,“这个核心内容图表的制作需要绝对严谨,逻辑不能有丝毫跳跃。你对她的系统整体框架理解多少?能帮助她梳理和校对吗?”林雪萍知道这俩学生经常一起做项目,江韵华在逻辑梳理上的能力很强。

“整体框架基本清楚,算法细节需要她确认。”江韵华言简意赅,立刻在许清瑶旁边蹲下,拿起她的平板和电子笔,开始在屏幕上快速勾勒拓扑草图的骨架线条。“这里,城市节点分布密度模型的计算结果图示,是不是该加一个交互推演的箭头流程?”他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点出关键。

林雪萍看着两人瞬间投入到补救工作中,动作迅速、目标明确,且已经有了分工合作的雏形,紧绷的神经稍微松弛了一些。“好。你们先用现有的工具整理提炼内容,关键节点必须清晰。我马上去科技中心办公室申请临时使用彩色打印机权限,整理好一张就发给我打印一张!同步进行!有问题立刻沟通!”她语速极快,转身就大步朝展厅外的办公室方向走去,高跟鞋在地面敲击出急促而稳重的节奏。
 

看着林雪萍清瘦挺拔的背影消失在门口,江韵华微微吸了口气。他知道,这是林雪萍在用她自己的方式——以最大的效率和最实际的行动力——来帮助差点坠入深渊的许清瑶。严厉的批评之后,是雷厉风行的抢救。这比任何空洞的安慰都更有力量。他不再多想,收敛心神,手指在平板上飞快地点划拖动,和身边已经进入忘我工作状态的许清瑶快速讨论起拓扑连接处的标注方式。争分夺秒的战斗开始了。

时间在高压和专注中流速变得诡异。当林雪萍带着一大卷刚打印出来、还散发着油墨味道的图表回来时,展厅里的人已经多了起来,气氛更加嘈杂。许清瑶和江韵华身边的地上摊满了草稿纸和笔记本,两人全神贯注,对外界的变化浑然不觉。

“怎么样?”林雪萍蹲下来,将几张打印好的、非常清晰干净的流程图递过去。

许清瑶抬头,眼睛有些充血,但眼神却比之前任何时候都要专注和明亮:“核心拓扑结构优化图、关键算法路径图、空间模型推演步骤图都好了!”她指着江韵华屏幕上几乎完成的最后一张模型动态演示分解图,“这个也马上好!色彩……就按林老师说的,核心部分只用深蓝和灰色!”虽然语气急促,但条理清晰,已经没了之前的慌乱。时间压力下爆发的效率和江韵华的配合,让补救措施正在快速成型。

林雪萍接过平板屏幕仔细看了一遍江韵华画的分解图,节点清晰,逻辑链条标注明确,推演步骤直观。她点点头:“很好!这张非常关键。加上去!”她立刻安排,“江韵华,继续辅助许同学完成最后这张图。我帮你粘贴已经出来的部分,进行分区。”

她站起身,立刻动手开始实施她的“降维”策略。她小心地将那张原本作为核心视觉焦点的蓝银渐变设计图,裁剪掉了边缘那些繁复点缀的线条和几何模块,只保留了核心区域的蓝银渐变底纹。这片被简化过的、如宇宙星云般的底色,被重新粘贴到了展示板的背景区域——它仍然存在,为整个展示定下了科技感和未来感的基调,视觉上依旧高级养眼,但位置和面积都退居二线,不再是视觉中心的主角。

而在展板最中间、最突出的位置,则是林雪萍带着许清瑶精心准备的成果:清晰利落甚至显得有些“硬核”的拓扑图、严谨复杂的流程图、条分缕析的算法步骤图和模型推演示意图。这些图被贴在纯色kt板上,用黑色和深蓝色的标签笔精细标注了重点和说明文字。它们占据了视觉中心区域,成为无可争议的主角。林雪萍还特意找了一些许清瑶原来准备的微缩硬件模型,放置在对应图示旁边,增加了直观性和实践感。

整个布局瞬间改变。原本华丽却有些不知所踪的艺术化表达,被迅速转化为以科学性、逻辑性和实践性为绝对核心的视觉呈现。华丽的外壳成了精美却不喧宾夺主的背景板,内部严谨的骨架被推到聚光灯下。效率惊人。许清瑶看着眼前焕然一新但核心无比明确的展示,那种悬在半空的心终于重重落回了原地,只是眼眶还有些酸涩。是后怕,也是庆幸。

中午,天空晴朗得有些晃眼。云朵如雪白的棉絮堆积在蔚蓝的画布上。科技中心的展厅人头攒动,学生、家长、评委络绎不绝。许清瑶的展位因为其硬核的科技内核和巧妙利用氛围背景的设计,吸引了不少真正关注技术的评委驻足。她和林雪萍一起,有条不紊地回答着评委们抛出的一个又一个关于算法优化细节、结构推演逻辑的问题。之前的慌乱褪去,自信和专业感重新回到了她身上。此刻的许清瑶,不再是那个沉浸于美学的“设计师”,而是回归了科技创新者的本色。江韵华则更像一个随时待命的后勤,帮忙递资料,调试展示灯光,确保那些核心图表在最舒适的光线下呈现。

下午的阳光热度渐升,空气变得有些沉闷粘稠。到了江韵华要去上化学竞赛集训课的时间。他跟许清瑶打了个手势示意离开。许清瑶正对着几位围拢在拓扑图前探讨的评委,看到他,点点头,快速无声地做了个“晚上自习室老位置”的口型,又立刻投入到解说中。

化学教研组的专用实验室被临时辟为集训教室。空气里弥漫着各种试剂混合后微酸的化学气味和淡淡的漂白水味道。窗外明亮的光线透过高大的窗户斜射进来,在黑板、实验台和不锈钢仪器架上反射出冷硬的金属光泽。江韵华推门进去时,里面已经坐着七八个学校化学组的尖子生。讲台边的椅子上坐着一位年约五十,清瘦矍铄的男老师,叫严明正,是学校的金牌化学竞赛教练,以思路刁钻、要求严苛着称。他看到江韵华进来,没说话,只是微微点头示意他落座。

江韵华刚在位子上坐稳,还没来得及把书拿出来,严老师那清冷的声音已经响起,并不算洪亮,却清晰地压过了室内所有的窃窃私语:

“课前十分钟,小测。”

教室里响起一片轻微的吸气声,紧接着是窸窸窣窣翻开笔记本、准备草稿纸的声音。严老师做事从不拖泥带水,两张试卷已经由前排的同学传了下来。第一张是概念辨析填空题,难度不大但陷阱不少;第二张则是几道复杂的有机推断大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