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实验室的绿意与雨天的咖啡香(第2页)

江韵华拧开瓶盖猛灌了几口,冰凉的液体滑入喉咙,缓解了他的燥热。他眯起眼睛,一手撑着桌沿,一手摩挲着下巴,盯着图纸仔细看了半分钟:“哥,你这里用二级悬挑……是不是考虑这个方向上的侧向力也增大了点?那个艺术装置本身不规则,风阻模拟数据够详尽吗?”他指着图纸上的一个位置,提出了一个相当专业的问题。

江明华目光中闪过一丝讶异和欣慰。弟弟虽然还在读高中,但自小受他熏陶,又在工作室耳濡目染,对建筑结构和力学平衡的敏感度远超同龄人,甚至超过了很多刚入行的新人。

“风阻数据是准确的,模拟过了。”江明华赞许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能一眼抓住这个关键点,说明这段时间没白来。这就是我想借你这双‘火眼金睛’的地方。”他指了指江韵华刚刚放下的箱子,“艺术中心有个角落想嵌入一个‘生长的光’的互动数字装置,构想是通过感应人流速度与密度,动态改变光影形态和色彩。控制逻辑需要高效嵌入,视觉冲击力和数据反馈的实时性要求很高。怎么样,有没有兴趣用你刚弄来的宝贝,帮我搭个初期模型和底层控制框架练练手?当然,有偿。”

江韵华的眼睛“唰”地亮了,像探照灯一样。没有哪个技术控能拒绝一个真实的、酷炫的工程挑战,尤其是这种融合了建筑美学与前沿科技的。“真的?哥!没问题啊!什么时候要?方案构想书给我看看?”他瞬间兴奋起来,刚才送东西的一点小怨念烟消云散。他骨子里那份对复杂系统的挑战欲和江明华简直如出一辙。

“就知道你行。”江明华眼中带着了然的笑意,从桌上厚厚一叠文件中抽出一个浅蓝色的文件夹递给弟弟,“构想都在里面,细节可以自由发挥,但核心交互逻辑不能变。你先熟悉一下,下周开始动工。算你工作室的短期项目助理,酬劳按工作室实习生标准。”他给出了一个既尊重劳动又有实际价值的提议。

江韵华如获至宝地接过文件夹,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嘴里已经开始自言自语:“动态光影……多传感器融合……响应延迟必须控制在毫秒级……有意思!”他完全沉浸在了对新挑战的构思中。能在哥个权威又充满创造力的工作室做项目,对他而言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认可和动力。他甚至已经开始在脑海里规划如何调用许清瑶项目里那块刚调试好的高速图像采集板了——物尽其用嘛。

天色不知何时暗了下来。铅灰色的云层低低地压在城市上空,积聚的水汽仿佛随时要倾泻而下。一阵凉风打着旋儿吹过工作室外光秃秃的梧桐树枝,发出呜呜的低鸣。

林雪萍看了一眼窗外开始阴沉下来的天空,又看了看腕表。指针指向下午四点三刻。实验室里,许清瑶的实验装置主体已经基本搭建完毕,正在进行最后的线路整理和初始参数设定。女孩额头上沁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神情却异常专注和明亮。

“好了,瑶瑶,”林雪萍出声打断她,声音温和,“基本框架很好了。今天是初始化,不需要立刻启动完整流程。剩下的固定工作和初始测试,可以明天再做。今天的进度已经超出预期了。”

许清瑶从高度集中的状态中回过神,这才感觉到肩膀的酸痛,长长舒了口气,脸上露出一个混合着疲惫和巨大成就感的笑容:“谢谢林老师!今天收获太大了!我感觉……好像真的离我想做的那个项目更近了!”她看着台上那由无数线缆和精密模块组成的装置,眼中闪烁着热爱与渴望交织的光芒。
 

“是的,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林雪萍欣慰地点头,“收拾一下吧,外面好像快下雨了。”她话音刚落,外面就传来了清晰的雨点敲打窗户玻璃的声音,啪嗒啪嗒,越来越密。

许清瑶连忙加快收拾速度。这时,她的手机屏幕也亮了起来,来电显示是“韵华”。她看了一眼林雪萍,有点不好意思地接起:“喂?……在实验室……快好了……啊?伞?……我和林老师都没带……这样啊……”她的声音在空旷的实验室里显得格外清晰。

林雪萍开始整理自己的笔记本,将许清瑶记录的关键数据页细心折好角。窗外的雨声渐渐织成一片,空气里弥漫着湿润的泥土味道。

“老师,”许清瑶挂了电话,脸微微泛红,眼神亮晶晶的,“江韵华说他……哦不,是明华哥让他开车来接我,顺便捎您一段?他们快到了。”

林雪萍愣了一下,随即莞尔。她没想到明华想得这么周到,还特意捎上了许清瑶。这细心体贴的作风和他工作中那种雷霆万钧、专注于细节的风格并不矛盾。“好,麻烦了。”她微笑着应下。

江明华那辆线条流畅的黑色suv稳稳地停在了实验楼下。副驾车窗降下,露出江明华温润含笑的侧脸:“两位辛苦的小姐,请上车避雨吧。”

实验室外雨幕连天,能见度低了很多。江韵华撑着一把深蓝色的大伞,像个尽职的骑士一样早早等在了楼梯口。看到林雪萍和许清瑶出来,他立刻迈步上前,将伞稳稳地遮在两人头顶:“林老师慢点,瑶瑶……这边水洼多。”

许清瑶躲在伞下,悄悄往林雪萍身边靠了靠,目光触及江韵华因为用力撑伞而骨节分明的手,和他侧脸专注看着路面的线条,耳根有点泛红。林雪萍将两人的细微互动尽收眼底,心底一片了然与温情。

上了车,一股暖意扑面而来,混杂着车里好闻的皮革味道。许清瑶和林雪萍坐在后座。江韵华收好伞,也钻进了副驾,头发和肩头都沾了点湿气。他从储物格里拿出一个保温杯,拧开盖子递给后座的许清瑶:“喏,热的红枣姜茶,刚在家张妈让带的,说怕你们淋了雨着凉。”

许清瑶接过保温杯,杯壁传来的温热一直暖到心里。她小声说了句:“谢谢张妈……也谢谢你。”声音轻柔得像一片羽毛。

车子平稳地滑入雨帘。城市的霓虹在湿漉漉的路面上倒映出斑斓流动的光影。车厢里很安静,只有雨刮器规律的摆动声和引擎低沉的嗡鸣。江韵华开始低声向哥哥汇报他那份装置构思书的初步想法,他的声音在宁静的车内显得清晰而充满活力,时不时提出一个关键问题,或发表一个大胆的假设。江明华专注地听着,偶尔简洁地点评两句,言语间流露出的专业和鼓励,让狭小的车厢也似乎成为了一个小小的智慧碰撞空间。

林雪萍靠在舒适的后座椅背上,目光透过车窗上蜿蜒而下的雨水,望着窗外被雨雾笼罩的街景和匆匆行人。身边许清瑶捧着保温杯小口小口喝着姜茶,暖融融的甜意驱散了最后一丝春寒。前排兄弟俩压低声音的讨论断断续续传来,那种专业默契的交流让她感到一种奇异的安心和满足。

这才是真正的生活。有探索知识的纯粹喜悦(许清瑶),有追求目标的执着投入(江韵华),有倾心相授的师者情怀(她自己),更有如细雨温茶般无声浸润的关怀(江明华)。这些元素交织在一起,没有惊天动地,却让她心潮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