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霓虹与晨风中的倒影(第3页)

 

办公室里很快弥漫开酱香排骨浓郁的荤香。林雪萍利落地拿出两个微波炉专用的饭盒,将保温桶里结实的排骨夹出来,每一块都酱色浓厚,包裹着酥软喷香的芋头。白腾腾的热气氤氲开来,温暖了小半个办公室。她还特意拿出下午特意去买的两个烘得外皮酥脆的小烧饼。

 

江明华快速洗了把脸回来,额前的头发还有些湿漉漉的。看着桌上热腾腾、分量十足的菜肴,他由衷地叹道:“真香!老妈的排骨焖芋头还是这么神乎其技。”他接过林雪萍递来的筷子,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块饱吸酱汁的芋头,吹了几口就送入口中。顿时,粉糯咸香、混合着浓郁酱汁和香料醇厚的味道在舌尖化开,胃里的空乏感被强势抚慰,整个人都仿佛暖和起来。

 

“慢点吃,烫。”林雪萍也夹起一块排骨,小心地剔下一丝肉,慢慢地吃着。排骨炖煮得极为软烂入味,连肉筋都透着一股胶质的香糯感,酱汁中的八角桂皮香味恰到好处地渗入每一丝肌理,是记忆里难以复刻的家常味道。办公室里很安静,只有两人咀嚼的声音。偶尔目光相触,彼此眼中都是满足的暖意。窗外城市的夜景在窗外无声流淌,而这一方小小天地里,只有家常的暖香和彼此依靠的静谧。

 

“今天的会顺利吗?”江明华喝了口热水驱散了最后一点路途的寒气,问道。

 

“挺顺利的。重点还是放在遗传图谱的综合应用题库建设上。”林雪萍咽下一口米饭,谈起工作,“你们那个公共空间改造验收呢?我看照片环境不错。”

 

“嗯,周边居民挺期待这个活动场地的。只是甲方临时又想在一个非承重的装饰柱子上加装儿童攀爬点,解释了半天力学分散和结构冗余的问题才说服……”江明华摇摇头,叉起一块沾满酱汁的芋头。成年人的世界总有绕不开的问题,好在有眼前的温饱与安宁。

 

他顿了顿,似乎想起什么有趣的事,压低声音笑着说:“下班前我去洗手间路上,路过韵华他们活动室窗口……你猜怎么着?”他故意卖了个关子。

 

林雪萍扬起眉梢。

 

“正好看到许清瑶那丫头,像只张牙舞爪的小老虎似的,指着韵华新弄的3d建模打印出来的一个发光廊柱部件,气势汹汹地说:‘这光质太像路灯了,一点也不梦幻!要银河星尘!银!河!星!尘!懂不懂?’”

 

林雪萍忍不住噗嗤笑出声,眼前仿佛浮现出许清瑶叉着腰、气鼓鼓对着模型挑剔的样子。“然后呢?”

 

“韵华这小子,”江明华模仿着老弟的表情动作,一手扶额,做出头痛状,学着江韵华无奈又纵容的语气,“就看见他在操作台那边捣鼓几下电脑,然后弱弱地回了一句:‘这样呢?给你加了星尘颗粒渲染……还有随机粒子光效……’”他的模仿精准到位,带着点调侃。

 

林雪萍听得忍俊不禁:“许清瑶满意了?”

 

“好像……暂时满意了?”江明华耸耸肩,“反正没再听见吼声。啧,也不知道这倒霉老弟,平时在家挺硬气一个人,怎么碰到姓许的小姑娘就跟面团似的……”

 

“那是一种难得的‘服气’。”林雪萍若有所思地说,戳了戳碗里最后一块芋头,“她才华横溢,目标清晰,而且,她在做真正投入热爱的事情。韵华欣赏她的光芒,也乐在其中。”她想起弟弟在教室里亮起的求知眼神和在活动室窗边靠得极近的身影。

 

江明华沉默地嚼了几口饭,慢慢地点点头:“你说得对。‘服气’这两个字,用得精准。”他看向林雪萍的目光里,带着深深的理解和欣赏。两人之间,何尝不是一种深刻的认同与默契?只是他们的表达早已渗透在每日的琐碎与无声的扶持里。

 

窗外的城市灯火璀璨依旧,映照着玻璃窗上映出的两人默默进食的身影。饭盒见底,浓郁的酱香渐渐散去,只留下饱腹的温暖和一种尘埃落定般的静谧满足。江明华喝下最后一口热水,舒服地喟叹一声,抽出纸巾擦了擦额角的薄汗。林雪萍则安静地收拾起空饭盒和筷子。

 

“回家吧?”他站起身,自然地拿起她的包和自己的公文包。

 

“嗯,回家。”她擦净桌面,关上窗户,拿起装着洗干净保温桶的大袋子。

 

两人并肩走出熄灯锁门的办公楼。微凉的夜风吹散了饭后的微汗,也送来了草木的清新气息。校园林荫道上路灯昏黄,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忽长忽短。江明华很自然地牵起林雪萍的手,将她微凉的手指完全拢在自己温热的掌心里。肌肤相触间,传递的不止是温度,更是一天奔波后无声的归属感与依赖。他的拇指习惯性地在她手背上轻轻摩挲,动作细腻而熟稔。林雪萍没有言语,只是向他靠得更紧了些,肩头相抵,步调默契地一致。

 

周围很安静,学生宿舍楼的喧闹也渐渐平息。偶尔有一两声昆虫的短促鸣叫。他们踩在落叶上的轻微沙沙声在静谧里显得格外清晰。远处学生活动中心的方向,似乎还有灯光亮着,是科技创新小组或者其他社团的成员仍在为梦想或兴趣默默努力着。

 

行走间,江明华忽然低声问:“周末我去老爷子那儿看那老房子,大概得耗大半天。你要是不忙……”

 

“我也没什么特别安排。如果学校那边没临时任务,我跟你一起去?”林雪萍接口道,“正好有点关于古建筑保护方面的资料想整理,实地看看可能有新想法。”

 

江明华侧过头看她,暖黄的路灯映在他眼底,仿佛洒满了细碎的金沙。他嘴角漾开一个极其柔和的笑意:“好。”再多的话,都融在这一个低沉的单字里。彼此靠近的体温和交握的十指,比任何话语都更能诠释“陪伴”二字的意义。

 

沿着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路,他们一步一步走向位于校园东南角的那片安静的教工住宅区。身后渐行渐远的活动中心亮光如同城市夜幕中一颗不熄灭的小小星辰,象征着年轻的热忱。而他们的前路,是同样点着灯的家,是浸透了家常烟火气和彼此体温的平凡夜晚,是他们愿意并肩走过无数个日夜的、安静流淌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