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期中的悸动与校庆的星火(第2页)
一顿简单的午饭,因为工作之外的这个小插曲,变得格外踏实温暖。
下午,林雪萍上完第一节课,匆匆赶往小会议室时,江明华已经在那里等她。笔记本电脑摊开,屏幕上正是那份被校庆办pass掉的主舞台背景设计稿。
果然如他所言,设计本身构图、配色、排版都不算差,看得出是专业公司出品,但整体气质却像是一个昂贵的商场橱窗或者企业年会背景板,充满了精致感和距离感,唯独缺乏属于一所历史悠久的中学应有的书卷气、青春气息和情感链接。过于对称和规整的元素排列,也显得有些死板。
“怎么样?”江明华侧身让开,示意她自己看,手指在触摸板上滑动着,“大结构没法大动了,时间来不及。但可以在细节和视觉元素运用上做文章。”
林雪萍凑近了细看,微微思索着:“确实……少了点‘我们学校’的味道,更像通用模板。”她看着那些冰冷抽象的几何图形和色块,“我们一中老校区的那个爬满了常春藤的红砖钟楼、春天开得轰轰烈烈的校史大道紫藤架、还有图书馆墙上那些大师级校友的浮雕……”这些都是她记忆中深刻的、属于这座校园的独特印记。
“对!就是这个!”江明华眼睛一亮,手指快速地在键盘上敲击着,调出几个他随手找到的参考图,“我们要加入这些具象化的、能唤起所有一中人情感共鸣的‘记忆点’符号!”他打开一个绘图软件,动作麻利地开始操作。修长有力的手指在触摸板上精准滑动,或者直接握着压感笔在屏幕上快速勾勒。
他动作极快:首先弱化了原有的部分大面积纯色背景和过于现代化的几何框架线条,使其变得柔和透气;然后在留白的区域,巧妙地点缀融合了他刚才提到的“记忆点”——钟楼的剪影被处理得抽象且富有历史感,与远处现代教学楼线条形成时空对话;盛放的紫藤萝花簇以流淌的、充满韵律感的色带形式出现;图书馆大师浮雕的局部纹样被提取、解构,化作背景底纹若隐若现;字体选用上也摒弃了商业味重的无衬线体,换成了带有浓郁书卷气的仿宋变体。更绝妙的是,他还加入了一些象征“成长”和“轨迹”的元素,比如翻开的书页中飘出的点点星光,暗喻知识的光辉和一代代学子从这里启程的轨迹。整个画面的主色调从冷硬的深蓝灰调,调整为带有历史沉淀感的暖灰褐和充满生机的青绿色调交织。
仅仅用了不到一个小时,一份脱胎换骨的设计方案雏形呈现在林雪萍眼前。它依旧专业、大气,舞台效果所需的空间感和视觉冲击力依然保有,但整幅图却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充满了人文的温度、历史的厚度和属于青春校园特有的蓬勃向上的生命力!那些只有在一中人记忆中才能被瞬间唤醒的画面符号,被江明华以艺术和设计的手法提炼、重构、融合,最终呈现出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太棒了!”林雪萍忍不住低声赞叹,眼神中充满了惊艳,“完全变了个气质!这才是我们一中的校庆该有的样子!”她看着屏幕上那流淌的紫藤色带,仿佛真的闻到了花香,看到了阳光下少年少女奔跑的身影。她甚至可以想象许清瑶看到这个方案时,眼中会迸发出怎样兴奋崇拜的光芒——这几乎完美契合了她心中追求的那种既有内涵又青春活力的设计方向。
“感觉怎么样?”江明华转头看向她,眼神里带着一丝邀功的狡黠,但更多的是期待她的专业反馈。
“超出预期!”林雪萍由衷地说,“特别是那些符号的运用和色调的转变,恰到好处又饱含深意。我敢说陈主任和校长看了肯定会眼睛一亮。你把我们学校那些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实实在在存在着的‘精气神’画出来了!”她伸出手指,虚点了点屏幕上那飘出的星光,“这个星光轨迹的点缀,简直是神来之笔。”
就在这时,刺耳的广播电流杂音突然响彻整个校园!尖锐的“滋啦”声毫无预兆地打断了校园的宁静,紧接着是断断续续、夹杂着巨大噪音的广播播报声:
【滋…通…通知…高三各班…滋啦…听通知…马上…滋啦…所有同学…滋啦…返回教室…滋啦…滋啦…滋…】
反复重复了几次,声音扭曲刺耳,根本无法听清具体内容。校园里顿时响起一片混乱的议论声。广播系统竟然在关键时刻出故障了!眼看再过十分钟就是下午最后一节课的时间,这种临时重要通知发不下去,显然会引发更大的混乱。
江明华皱起眉头,侧耳仔细听那不断重复的扭曲广播:“好像是说高三各班马上返回教室有紧急通知?声音太杂了听不清。”他立刻掏出手机想给陈主任打电话,却发现对方占线。
“估计是广播室那边忙疯了,电话打不通。看情形通知很重要。”林雪萍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高三现在正好是大课间自由活动,不少人散在图书馆、小卖部甚至操场上,不统一通知到位,一会儿上课秩序肯定乱套。”
江明华看着窗外走廊上已经开始显出些许茫然、奔走相告打听消息的学生,又看了看还在不断播放刺耳噪音的喇叭。他果断合上笔记本:“广播室在哪儿?我去看看!也许是线路或者接口接触不良,这种老式设备容易出这毛病。抢修一下应该能顶过这阵紧急通知。”他那处理工程突发问题的本能被瞬间激活了。
林雪萍愣了一下,随即毫不犹豫:“我知道,跟我来!”她立刻起身带路,两人快速离开会议室。广播室位于主办公楼顶楼一个偏僻角落,平时由一个后勤处的老教师兼任管理,此刻大概正急得焦头烂额。
当他们匆忙赶到广播室门口时,果然看到老校工正满头大汗地对着一个老旧的配线架束手无策,桌子上堆满了杂乱的线路。喇叭里刺耳的电流声依旧固执地响着。
“罗师傅!”林雪萍喊了一声。
老校工回头看到是林老师带了个陌生的、气质沉稳的男人过来,像是看到了救星,急急地说:“林老师!广播突然短路了一样,全是大杂音!我搞不定这老古董啊!”
“您好,我是江明华,电工出身,略懂一点。”江明华言简意赅地表明身份,没有半分客套,立刻上前。他那帆布工具包里的家伙事儿此刻终于派上大用场。他迅速扫视了一眼设备和配线情况,眼神精准地锁定了几处可疑的连接点和线路。
他戴上帆布包里的绝缘手套,动作麻利地从包里掏出万用表、电笔、几把不同型号的螺丝刀和钳子,还有几段备用线路和绝缘胶带。老校工看得有些愣神,这设备比他还要专业齐全!江明华神情专注,动作快而沉稳。测试、拆解、检查线芯、拧紧松动的端子、替换掉一段明显有烧灼痕迹的老化线路、重新压接……他专注于解决眼前的问题,微微抿着唇,额角因专注而隐隐有汗意渗出,那份属于专业人士的可靠气质在此刻展露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