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骤雨、伞影与门廊下的涟漪(第3页)

 他的话像是一阵和煦的风,瞬间吹散了林雪萍心中最大的一块石头。她没想到困扰她最深的难题,在他这里竟成了可以轻描淡写解决的领域强项。那种被妥帖支持的力量感,让她心底如同窗外的雨水浸润了土壤般踏实。她看着他温暖自信的笑容,一时竟不知说什么好,只觉得鼻尖微微发酸,满心是柔软的感动。

 “这……真的可以吗?会不会太占用你时间?”林雪萍的声音不由自主地放轻了,带着一点小心翼翼和巨大的惊喜。

 “能帮上你的忙,帮帮那些对这些项目感兴趣的孩子,有什么不可以?”江明华轻描淡写地说道,仿佛只是答应一起吃个晚饭那般轻松,“就抽一两个半天时间,当放松换脑子了。工作室最近项目主体设计都敲定了,施工图阶段没那么紧张。”他隔着桌子伸出手,轻轻覆在她放在桌面的手上,安抚地拍了拍,温热的触感透过皮肤传递着无声的支持,“别给自己太大压力,我们一起想办法。”

 此刻,窗外天色愈发昏暗,路灯的光晕在连绵的雨幕中被晕染开成一片朦胧的黄。餐馆内明亮的灯光下,他们紧握的双手跨越桌面,成为小小的世界里一个温暖的支点。姜茶的暖意、乌冬面散发的热气、心上人掌心的温度、以及那令人安心的承诺和支持,共同交织在这雨声淙淙的角落。

 解决了心头大事,面也变得格外美味。劲道的乌冬面吸饱了醇厚的骨汤,配着清爽的小菜,足以抚慰忙碌了一下午的身体。两人边吃边聊,话题从项目初步设想说到某个学生最近的进步,又从社区改造的小趣闻聊到江老爷子最近收集老房子构件入迷的轶事,轻松而温馨。

 雨势渐渐小了,从滂沱的大雨转为连绵不绝的细雨,淅淅沥沥地敲打着窗玻璃。夜色早已降临,窗外城市的灯光在湿漉漉的路面上拉出细碎斑斓的光影。两人走出餐馆,空气中弥漫着雨后清新的泥土和草木气息。微风带着凉意,吹拂着面庞。

 “雨是停了,但晚上降温厉害。”江明华打开车门,手自然地虚扶了一下林雪萍的后背让她上车。车内暖意仍在,发动车子时,他忽然想起什么,侧头看向林雪萍:“韵华发消息过来,说在学校门卫那把伞还回去了,但是没带钥匙。爸妈今晚不在本地。这小子,估计以为我会在家早早就回去了。”江明华语气带着点无奈的好笑,“这么大的雨,他肯定没伞,淋着回去,非感冒不可。”

 林雪萍一听,心立刻提了起来。她了解江韵华的性子,做实验或者钻研什么东西时常常忘我,别说带钥匙了,连吃饭都能忘记,何况这种突发情况。

 “那赶紧打电话问问他在哪?”她立刻掏出手机。

 江明华却笑着摇摇头,启动了车子:“不用问了。你看那边。”

 车子拐出停车场不远,便行驶到一片被老式住宅楼环绕、颇有林荫气氛的街道,这里离他们父母家和学校都不算远。林雪萍顺着江明华示意的方向望去,车灯的光柱正好扫过前方不远处一个亮着温暖灯光的熟悉小院门廊。那是江家的老房子。

 门廊的廊灯开着,映照出门前小片干燥的区域。廊下站着两个人影。高大的男生只穿着略湿的t恤和宽松的运动长裤,发梢还在滴水,湿漉漉地贴在额角。许清瑶站在他旁边,穿着明显不太合身的宽大白色长袖运动服——那衣服林雪萍认得,是江明华高中时篮球队发的队服。她的头发也湿了几缕,被随意地撩到耳后,正低着头轻轻抖着自己那件被雨淋湿的浅蓝色卫衣外套,动作轻柔地试图把水珠甩掉一些。而在她旁边,刚刚送她过来又把人安全送达的江韵华,正笨拙但耐心地用自己还算干燥的衣角,帮女孩擦拭帆布包肩带上沾的泥点。

 昏黄的廊灯光线下,少年少女的身影朦胧而生动。湿透的衣服,不合身的宽大运动服,彼此间那小心翼翼的帮忙……没有华丽的语言,只有这场急雨带来的狼狈,和雨后屋檐下不经意间滋生的、湿漉漉的、带着青春气息的亲近感。他们显然没有想到会遇到林雪萍和江明华一起提前回来。当车灯扫过他们的身影时,两人都惊愕地抬起头。

 江明华将车稳稳停在院门口的路边,按下了车窗,眉梢微扬地看着这一幕。

 林雪萍忍不住笑了出来,心头那些担忧烟消云散,只剩下对青春纯澈本能的欣赏和一点看破不说破的了然。她没有立刻下车,而是隔着车窗,迎上许清瑶略显尴尬又羞涩的目光和江韵华那难得有些局促的表情,温和地说道:

 “下不为例。快进来吧,别都站在廊下吹风。许同学这衣服湿的……明华,我记得你衣柜里还有几件新买的运动t恤没拆封吧?找一件出来?我去给清瑶熬点姜汤。”

 她说完便推开车门,朝廊下走去,脚步轻快。江明华熄了火也下了车,看着自家弟弟那副微张着嘴、欲言又止又不好意思解释的模样,再看看许清瑶悄悄泛红的耳根和垂下的眼睫,他伸手揉了揉江韵华还湿着的头发,故意用了点力道:“臭小子,光顾着给别人擦包,也不知道进去拿条干毛巾?”

 江韵华被哥哥揉得晃了一下,脸上浮现一丝可疑的红色,嘴上却很硬:“这不是刚跑到廊下还没一分钟嘛……谁知道你们这么快……”声音却低了下去,有点底气不足。

 细雨无声地飘洒,空气清凉而温柔。屋檐下,雨珠串成了线,滴落在廊前浅浅的水洼里,荡开一圈圈细微的涟漪。而灯光笼罩下的这小片区域,因为某个女孩的暂时停留,因为某件被穿在女孩身上的旧衣服,也因为某句脱口而出的“下不为例”,仿佛也多了一层不易察觉的、如同涟漪般扩散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