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毕业季的风与海,烟火下的心跳(第2页)

 ------

 周六上午,阳光灿烂,海风微咸。

 滨海公园北侧,一片带着岁月痕迹的老旧街区一角,今天格外热闹。几台小型挖掘机安静地停在划定的区域外围,红色的警戒线拉起,崭新的设计效果图展板树立在中央空地上。一些穿着橙色反光背心的工程人员在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一个简单的铺着红色地毯的主席台已经搭好,背景板蓝白相间,印着“滨海市城市更新试点项目——‘邻里阳光’社区公共空间奠基仪式”的醒目字样。

 仪式尚未正式开始,已有不少受邀的社区老人代表、相关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以及江明华建筑设计工作室的员工到达现场。江明华作为主设计师,正穿梭在人群中,身着笔挺的藏青色西装(考虑到活动性质,没有系领带,显得正式又不失随和),精神奕奕,完全看不出近日奔波的疲惫,正和几位相熟的甲方代表、社区代表握手寒暄,回答着媒体记者简洁的提问。他的助理捧着一叠资料紧跟在他身侧。

 作为家属代表的林雪萍并没有挤在人群前列。她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浅蓝色雪纺连衣裙,站在离主席台不远、靠近效果图展板树荫下相对安静的位置。阳光透过树叶在她身上洒下斑驳的光影。她手里拿着一份学生名单的打印稿——那是上周期末考试后需要重点跟进的学生名单,高考结束了,但期末阅卷和后续的学情分析同样重要。她时不时抬头,目光穿过人群,精准地落在那个忙碌而从容的身影上,眼中带着不易察觉的骄傲与柔和。

 “雪萍老师!”一个清脆的女声带着惊喜响起。

 林雪萍循声回头,只见许清瑶和江韵华正穿过略显喧闹的人群,朝她这边走过来。许清瑶今天穿了一条充满活力的背带牛仔裙,配着小白鞋,长发扎成高高的马尾,露出光洁饱满的额头,脸上洋溢着青春逼人的光彩。江韵华则穿着简单的白t恤和运动裤,刚毅俊朗的脸上带着些许被太阳晒出的红晕,步伐稳健地跟在许清瑶身侧。两人都洋溢着少年人特有的朝气。

 “清瑶同学,江韵华?你们也来了?”林雪萍有些意外,微笑着收起手中的名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嗯!韵华说要来看看明华哥的项目仪式嘛,我就跟着来了,听说这里改造理念特酷!”许清瑶笑盈盈地指了指不远处那色彩明快的效果图展板,“哇,林老师您这裙子真好看!”她目光里是真诚的赞叹。

 “谢谢。”林雪萍莞尔。江韵华也打了招呼,目光快速扫过全场,找到了江明华的身影,看着大哥在人群中从容应对,眼神中带着敬意。

 简单的奠基仪式在主持人的声音中开始了。程序简洁明了:领导发言,设计师江明华介绍项目理念和蓝图,社区老人代表感言,最后是大家轮流手握系着红绸的金色小铲子,象征性地为奠基石培下第一抔土。

 当主持人念出“江明华设计师”并邀请他上台时,江韵华下意识地挺直了脊背,许清瑶也踮起脚尖,兴致勃勃地看着。林雪萍的目光始终沉静而专注地落在那个站到话筒前的男人身上。

 话筒前,江明华的状态与私下的温和甚至偶尔的笨拙截然不同。身姿挺拔,气质沉稳,眼神锐利而充满了感染力。他不需要复杂的ppt,仅凭语言和清晰的手势(指向效果图),就将一个“在保留原住民记忆、邻里互动习惯的基础上,创造更舒适便捷、更具艺术美感和生态智慧的公共空间”的理念阐述得生动立体,逻辑严密,深入浅出。提到为老人和孩子们设计的遮阳长廊、能感知互动的小型灯光喷泉和雨水花园时,赢得了台下特别是老人和孩子们的鼓掌。

 阳光打在他的侧脸上,轮廓英挺,沉稳自信的光芒由内而外地散发出来。江韵华看得有些出神,身边的许清瑶也忍不住小声感叹:“明华哥……工作的时候真帅!”语气是纯粹的佩服。

 林雪萍静静地听着,嘴角的弧度始终柔和。这样的江明华她并不陌生,甚至比任何人都熟悉。她知道这份光芒背后是多少个日夜的构思、修改、反复推敲,是多少次顶着压力协调沟通。这份职业带来的成就感和他个人的专业魅力,都深深吸引着她。此时此刻,分享着这份荣光,比任何甜言蜜语都更能触动她的内心。

 奠基环节结束,人群开始散开,或拍照留念,或三三两两交流。仪式接近尾声。

 许清瑶的手机震动了起来,她看了一眼屏幕,有些抱歉地对江韵华和林雪萍说:“不好意思,韵华,雪萍老师,我妈打电话叫我回家了,说家里来亲戚了……”她的声音带着点小郁闷。

 江韵华立刻点头:“好,你快去吧。”他语气平静。

 “那,雪萍老师再见!”许清瑶朝林雪萍招招手,又飞快地对江韵华使了个眼色(示意他别忘了之前约的事),便脚步轻快地转身,穿过渐渐稀疏的人群,向外跑去。她身影灵巧,像一只飞入夏日晴空的轻盈蝴蝶。

 看着许清瑶消失在转角,林雪萍带着一丝笑意看向身边略显沉默的江韵华:“小姑娘挺有心的,特意过来看仪式。”她没有点破什么,只是温和地陈述事实。

 江韵华下意识地“嗯”了一声,看着许清瑶消失的方向,似乎在做什么心理准备。他捏了捏拳头,又松开,像是在给自己打气。然后,他突然对林雪萍说:“林老师,我过去找我哥说两句,很快。”说完,也不待林雪萍回答,便深吸一口气,迈开大步,朝着刚下主席台正在和几位工程负责人说话的江明华走去。

 林雪萍望着少年快步离去的背影,又想起刚才许清瑶那抹明媚的笑容,了然于心。青春啊……如此美好而动人。她没有在原地等待,而是拿出手机,准备联系司机师傅来接。刚拨通号码,就感觉一阵熟悉的气息靠近。

 “准备走了?”江明华沉稳的声音在她身侧响起。他不知何时已经应付完那边,朝她走了过来。西装外套随意地搭在臂弯里,领口微敞,额角还有未干的薄汗,脸上带着活动之后的轻松与成功的欣悦。

 林雪萍正好挂断电话:“嗯,司机说十分钟后到路边等我们。”她收起手机,抬头看他,眼波流转间满是暖意,“讲得真好,江设计师。”她轻声说。

 阳光仿佛在这一刻都融进了她的眼睛里。江明华心头一热,自然而然地伸出手,牵住了她放在身侧的手。他的手指因为刚才拿铁锹微有汗意,却牢牢地、坚定地将她微凉柔软的指尖包裹在掌心。林雪萍微微一怔,随即感受到他掌心的暖热,没有挣脱,反而轻轻回握了一下。

 这细微的回应如同电流,让江明华的手指收得更紧了些。他不再看她,目光似乎落在远处喧闹的人群上,但所有的感官都聚焦在掌心里的那抹温软上,只觉得阳光似乎又炽烈了几分。

 “雪萍老师!江老师!”一声洪亮的呼喊打破了这份悄然滋长的亲昵氛围。林雪萍下意识地想抽回手,却发现江明华纹丝不动地握着。她侧目看去,只见是学校物理组的陈老师,正笑容满面地快步朝他们走来——显然也是受邀或路过观礼的。他身后还跟着几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江明华这才顺势松开手,极其自然地回应:“陈老师!”同时上前一步,姿态大方地和走近的陈老师握手寒暄起来。仿佛刚才那短暂的十指相扣,只是绅士地扶了一把。林雪萍也迅速调整好表情,微笑着和陈老师打招呼,只有指尖那刚刚被紧握过的温热触感,以及心口还未平复的悸动,揭示着片刻前发生过的亲密。

 应付完热情的同时,司机师傅的车也刚好抵达。江明华绅士地为林雪萍打开后排车门,等她坐稳后自己才绕到另一边上车。车子缓缓驶离这片喧嚣过后的工地现场。

 车厢内空间有限,后座里两人并肩而坐。车窗隔绝了外界的喧闹,只剩下发动机轻微的低鸣和空调送风的柔和声响。气氛一下子变得安静而私密。肩臂不可避免地轻轻相碰着。江明华调整了一下坐姿,左臂很随意地搭在座椅靠背的顶端,形成一个半环抱的姿态,将林雪萍笼罩在他身侧的气息范围里。他的手指似乎不经意地垂落下来,轻轻触碰着她散落在肩后的几缕乌黑柔软的发丝。

 林雪萍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窗外掠过的街景,感受到身边男人坚实的存在感和那若有若无的指尖摩挲带来的细小痒意。那点痒意像羽毛轻扫,顺着发丝一路蔓延到心间,带起阵阵微澜。车厢内的空气变得粘稠而暧昧起来。她甚至能清晰地闻到他身上淡淡的、混合了阳光气息和一点点的汗味,并非香水,是纯粹的、男性的、令人心安的味道。

 ------

 夜幕,彻底吞没了白昼的喧嚣与炎热,铺展开一匹柔软深邃的墨蓝色天鹅绒,上面零星点缀着不甚明亮的星子。白天燥热的空气被晚风轻轻揉搓,终于降下温来,带着入夜后特有的、让人心尖微微发颤的凉意。

 远离城区光污染的海滨一角,一片专供夜晚散步休憩的木质观景平台上,此刻却一反往常的宁静。人影绰绰,欢声笑语在夜晚的海风中荡漾开去。江明华工作室的员工们,项目合作方的几位核心伙伴,再加上林雪萍和她临时约来的关系很好的两位教师朋友,构成了这场小型庆功和提前夏日烟火晚会的主力军。烧烤架上炭火正旺,烤肉的滋滋声和油脂滴落在炭火上腾起的青烟,是最令人垂涎的背景音。旁边几张铺着一次性桌布的长条桌上,堆满了琳琅满目的食物、饮料、切好的水果沙拉和色彩缤纷的零食。孩子们在稍远处的沙滩上打着小手电追逐嬉闹,发出一阵阵清脆的笑声。

 气氛轻松、热烈、自由。无需觥筹交错的客套,只有大口吃肉、畅快喝酒、互相打趣的欢声笑语。

 江韵华和许清瑶也在这里。在下午分别后,江韵华显然已完成了他的“约定动作”,此刻两人站在稍远一点的平台边缘栏杆旁,靠着冰凉的木质扶手。许清瑶手里捧着一杯果汁,低着头,嘴角的笑容却怎么也藏不住,脸颊在平台装饰灯的柔和光线下,依旧透出浅浅的、美丽的红晕。江韵华则拿着一听冰可乐,视线落在远处模糊的海天交界线上,嘴角也噙着一抹近乎傻气的笑意,时不时侧头看一眼身边的少女。两人之间虽然没有过分亲昵的动作,但流淌的那种心照不宣的、刚刚捅破了某层窗户纸的甜蜜感,浓得化不开。连海风都识趣地绕过他们。

 林雪萍和江明华坐在人群相对靠里的一张白色塑料桌旁。桌上摆着他们刚拿过来的烤串、烤玉米和一些水果。林雪萍正小声地和旁边一位数学组的女老师交流着期末考试批改过程中遇到的一个评分标准小问题,手里拿着一串烤得焦香的鸡翅,细细地咬着。

 江明华坐在她身边,面前的盘子里堆满了刚烤好的各种肉串。他一边听着桌上的其他人高谈阔论白天仪式的趣闻,一边……非常自然地承担着“投喂”林雪萍的角色。

 林雪萍专注于和同事的谈话,偶尔才会注意到自己的盘子。而每当她手中的鸡翅快要吃完,或者目光下意识地在桌上搜寻其他想吃的食物时,一只骨节分明、手腕上还带着简约银色表盘的手总会比她更快一步。动作行云流水,自然而然。

 一串鲜嫩多汁、烤得恰到好处的牛里脊轻轻放进了她面前的盘子里。没有刻意询问她的意见,像是完全知道她的喜好。

 隔了一会儿,半根烤得软糯清甜、刷了蜂蜜和黄油的金黄玉米段出现在她手边,还冒着诱人的热气。玉米的尾部被细心地裹了一圈纸巾隔热。

 当她吃掉牛里脊,犹豫着要不要再尝尝看起来不错的烤虾时,一串去了头和虾线、烤得表皮金红焦脆的大虾已经无声地放在了她刚才放牛里脊签子的地方。

 旁边有同事递过来一碗西瓜果切,江明华也极其自然地先接了过来,用叉子叉起一块最大最红的,才放到林雪萍的眼前。

 整个过程无声无息,除了偶尔细微的餐具碰撞和食物落盘的轻响,他甚至没怎么分心和林雪萍交谈。他的目光大部分时间停留在聊天的同事、或者远处的夜色海面,表情专注。只有那默默行动的手,展现出一种刻入了骨子里的熟稔与照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林雪萍起初专注于谈话,只是习惯性地接过、吃掉。然而,当第三串、第四串她喜欢的食物被如此精准地投喂过来,当那恰到好处的体贴变成持续性的、不容置疑的行动,她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几乎没动过手去拿桌上的食物,盘子却一直被她喜欢的食物填满。她的“任务”就是吃,而他,则在无形中包办了她所有的“选取”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