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老宅钟声与星象摆幅》(第3页)

“很好,”他抚摸着高桥隼的军刀,刀面映出青铜碎片的甲骨文,“接下来是‘未’字碎片,藏在上海龙华寺的塔基里。”

而沈砚之与顾清辞在密道中奔跑,铜盒的共振越来越强。他能感觉到“惊蛰”的记忆在体内苏醒,不仅是战斗技巧,更是对文明火种的守护信念。当他低头看向顾清辞染血的绷带时,突然明白,“记忆不死”的真正含义——不是简单的基因传承,而是信念的接力,是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总有人愿意为文明的延续而战。

老宅的座钟仍在滴答作响,钟摆的摆幅恢复了常规角度,仿佛刚才的星象共振只是一场幻觉。但沈砚之掌心的青铜碎片告诉他,一切都是真实的——“午”字碎片不仅是密卷的一部分,更是一个文明对另一个文明的呼唤,穿越三千年的甲骨文,在八十年的战火后,终于等到了懂得它的人。

顾清辞调整着银哨的频率,檀香皂的味道在密道中萦绕:“龙华寺塔基,外婆日记里提过,1937年‘惊蛰’在那里刻过星象符号。”

沈砚之点头,握紧铜盒。他知道,藤原正雄的下一个目标就是那里,而“复刻隼”的刀疤,将成为他们路上最危险的路标。但此刻,他不再仅仅是承载“惊蛰”记忆的容器,更是“沈砚之”——一个懂得甲骨文深意、肩负文明传承的现代人。

青铜碎片在怀中轻颤,背面的“记忆不死,文明不熄”八个字,像一束穿越时空的光,照亮了他们前往上海的路。而那座古老的座钟,将继续在阳明山的老宅里,为下一次星象共振,等待着时针指向八点十五分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