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GPS信号与历史轨迹》(第2页)

顾清辞启动地质雷达扫描,屏幕上立刻跳出异常图像:咖啡馆地下三米处,存在一个长15米、宽8米的矩形空间,墙壁用民国时期的红砖砌成,入口在吧台下方的储藏室——与“惊蛰”记忆里的防空洞结构分毫不差。更惊人的是,雷达显示洞内有金属反应,形状像七个并排的铜盒。

“七星密卷!”沈砚之的心脏狂跳,铜盒在手中发烫,“惊蛰当年把密卷分藏七个地方,钟表行防空洞肯定有碎片!”

就在此时,铜盒的gps信号突然变强,红色光点在地图上剧烈闪烁——藤原正雄的车队已抵达钟表行附近。沈砚之猛地想起铜盒底部的“申”字血痕——那不仅是标记,更是陷阱!高桥隼当年故意在铜盒里留下追踪线索,让“惊蛰”以为安全,实则为后代设下圈套。

“快走!”他拽着顾清辞冲出规划馆,“藤原正雄知道我们会来!”

两人驱车赶往钟表行,沈砚之看着车载导航,发现藤原车队的路线正在与1937年高桥隼的搜查路线再次重合——连避开的路口、停靠的加油站都一模一样。他想起“惊蛰”记忆里的一句话:“高桥隼是天文学疯子,相信星象能指引命运。”难道藤原正雄继承了这份偏执,刻意复刻祖辈的轨迹,认为这样就能找到密卷?

咖啡馆的霓虹招牌在雨幕中闪烁,沈砚之推开门,浓郁的咖啡香掩盖不住地下室特有的霉味。吧台后的储藏室里,果然有块活动地砖,移开后露出通往防空洞的铁梯。顾清辞打开战术手电,光柱刺破黑暗,照亮了防空洞墙壁上的涂鸦——用粉笔写的北斗七星,旁边还有“惊蛰”的签名,与沈砚之钢笔上的“申”字如出一辙。

“在这儿!”顾清辞指向防空洞深处,七个铜盒并排放在石台上,每个盒面都刻着不同的天干地支。沈砚之拿起刻着“未”字的铜盒,刚触碰盒盖,左眉骨的伤疤就剧烈跳动,“惊蛰”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1937年10月的上海,“惊蛰”将密卷碎片塞进“未”字铜盒,苏晚音在旁记录:“高桥隼今日第三次搜查钟表行,防空洞入口用咖啡豆掩盖。”铜盒底部刻着甲骨文:“文明如星,虽隐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