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申报旧闻与钟表行真相》(第3页)

“我们需要确认1941年的转移细节。”沈砚之握紧报纸复印件,焦痕在掌心留下温热的印记,“雪狼的打火机、钟表行的钟摆、冬宫的星图……这些坐标必须在冬至日之前全部破解。”

顾清辞点头,将《申报》旧闻与苏晚音的笔记本同步上传至全球区块链。她知道,从民国的钟表行爆炸到今天的档案联动,“惊蛰”的战略智慧从未过时——用一场精心设计的爆炸案,将密卷的记忆坐标藏进历史的褶皱里,等待后人在合适的时机破译。

莫斯科的冬宫博物馆里,戴貂皮帽的女子正在3号展厅测量穹顶星图。她手腕上的铜镯与沈砚之戒指的材质相同,当指针指向八点十五分时,镯身的锕系元素突然发出微光,与穹顶浮雕形成共振。而她不知道,这场由钟表行爆炸引发的记忆共振,即将在冬至日达到顶峰,而上海档案馆的老发报机,已为神奈川生物科技准备了一份来自1937年的“历史回礼”。

沈砚之看着《申报》上“煤气泄漏”的官方说辞,突然笑了。那笑容里既有学者对历史真相的洞察,也有战士对敌人愚弄的轻蔑。他知道,钟表行的爆炸案不是结束,而是“远东谍影”计划的关键节点——当神奈川生物科技试图用现代科技破解八十年前的记忆密码,他们终将发现,“惊蛰”留下的不仅是密卷碎片,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智慧对决,而这场对决的最终赢家,永远属于尊重历史、守护记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