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冬宫暗格与镰刀密电》(第2页)

“是他!”沈砚之指着监控,“惊蛰记忆里的圣乔治勋章!”

“神奈川生物科技的莫斯科实验室,”阿隼的加密消息弹出,附带基因分析报告,“该男子的dnA与‘雪狼’阿列克谢·伊万诺维奇匹配度达92.3%,是其曾孙。”附件里的家族谱系显示,“雪狼”后人世代守护着冬宫的星图秘密。

顾清辞的莱卡相机自动对焦,镜头里的男子与苏晚音笔记本上的“雪狼”素描重叠。“外婆笔记里夹着1938年的苏联密电,”她想起关键细节,“说‘雪狼’家族被赋予‘记忆守门人’的使命,每隔五十年会出现与密卷共振的后裔。”

东京湾的科研船上,神奈川科学家将“镰刀”信件的扫描件投放在全息屏幕上。“冬至日正午的星象共振,”他指着信件附言,“正好是沈砚之抵达莫斯科的时间。”培养舱里的神经毒素呈现出与冬宫星图相同的蓝色,而舱外,戴貂皮帽的女子正在调试锕系元素共振器,目标直指沈砚之的记忆基因。

“雪狼后人在冬宫徘徊,”沈砚之握紧信件,纸页上的俄文字母与“惊蛰”记忆中的笔迹共鸣,“他要么是在等我们,要么……已经被神奈川控制了。”他鬓角的银白发丝与信件的锕系颜料产生共振,戒指内侧的“记忆不死”发出蓝光。

档案馆的地下密室里,赵守愚启动了1937年的跨国发报机,天线与沈砚之戒指的共振形成微弱电流。“‘老槐树’当年和‘镰刀’有过三次密谈,”老人的咳嗽声带着“连线”的节奏,“现在该用俄语问问他的后人,冬宫暗格里到底藏着什么。”

冬宫博物馆的男子突然停在星图浮雕前,将密卷残片按在石壁上。沈砚之的意识中闪过“惊蛰”的记忆:1938年,“镰刀”演示过相同动作,石壁暗格弹出的不是密卷,而是记载着记忆基因禁忌的铅板。

“小心!”沈砚之对着耳机大喊,“暗格里可能是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