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冰棺血样与突变图谱》

维京古墓的暗门在极昼下缓缓开启,沈砚之的戒指与冰棺的锕系锁产生剧烈共振。当顾清辞用莱卡相机扫描蜡封血样时,镜头里的古挪威语标签突然显形出中文密写:“记忆守护者,1925年冬藏于此。”阿隼的加密分析瞬间跳出惊人数据:“血样保存环境为-19.5c,与‘惊蛰’记忆中1937年日军冷冻技术同源,但防腐工艺源自维京古法。”

“Lrp1b基因测序出来了!”阿芙罗拉的银质徽章与冰棺共振,俄罗斯数据库的警报声响彻云端,“与沈先生的突变型吻合率98.7%,其中19.5hz共振片段完全一致!”沈砚之的机械表突然逆向转动,10:10的指针与血样瓶底的北斗刻痕形成星象共鸣,“惊蛰”的声音在意识中震颤:“1925年我祖父说,要把家族血样藏在‘星落之地’,没想到维京人早就有记忆守护的传统。”

记忆闪回中,1925年的江南雪夜,年轻的“惊蛰”将血样封入橡木盒,盒盖上刻着与眼前相同的北斗七星。顾清辞放大血样瓶的微观图像,发现蜡封里嵌着微型钢笔尖——其金属成分与沈砚之的“申”字钢笔同源,证实了阿芙罗拉的推测:“这是‘惊蛰’或其直系先祖的血液,被维京人用跨文明技术保存了百年。”

“触碰血样!”阿芙罗拉突然喊道。沈砚之的指尖刚接触冰棺,左臂突然传来灼烧般的剧痛——那感觉与“惊蛰”1938年中枪时的神经信号完全同步,袖口处甚至浮现出模糊的枪伤轮廓。顾清辞的翡翠耳环捕捉到异常脑波:“沈先生的运动皮层正在接收‘惊蛰’的疼痛记忆,这是记忆基因的物理同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