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抓阄(第2页)


 众知青怀着忐忑的心,排好队,一个个上前从箱子里掏出一张纸条。


 叶芷琳也跟随着队伍去抓阄。


 她看着手里由报纸上撕下来的小纸条,上面写着:“大柳村”。


 她眼露失望,原主的父母是被下放到大沟村,如果去了大柳村,那么去找原主父母不是很方便。


 叶芷琳默默的的把纸条收进口袋,抬头观察其他知青们的情况。


 “我是大沟村,你们是哪里的。”


 “我是大柳村。”


 “我也是大柳村的。太好了,那我们可以做个伴了。”


 “我是小杨村的。”


 “你们知道大柳村的情况吗?”


 知青们和自己相熟的围在一起讨论。


 看知青们都抓好阄了,各村的大队长出来喊道。


 “小杨村的知青来这边。”


 说话的是头上带着毛巾,穿着灰色的对襟短衣,下身穿着长裤,脚上是布鞋,衣服上还打着几个补丁。


 小杨村的大队长有事,来的是会计杨忠国


 这年代由于物资匮乏,布料紧张,身上的衣服都是缝缝补补。


 “大柳村的知青到这边。”大柳村的大队长,柳三柱。


 “大沟村的知青这边。”大沟村的大队长,葛向前。


 其他俩人的打扮都差不多,区别只在于身上的补丁多少。


 知青们看到各村来接人的交通工具。


 大柳村的会计身后是一辆拖拉机。


 小杨村的大队长身后是一辆牛车。


 大沟的大队长却是孤单单的一个人站在那里。


 知青们看完,几家欢喜,几家愁。


 看着那个气派的拖拉机,分到大柳村的知青暗暗庆幸自己手气好。


 在农村能拥有一 辆拖拉机,说明这个村的条件很不错了。


 分到小杨村的知青,在对比大沟村后,心里还是能接受,安慰自己起码不是分到最穷的。


 人都是在对比后,看别人比自己更不容易,就突显出自己的幸福。


 分到大沟村的知青则是垂头丧气,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


 柳珍珍看着刘军手里那张写着“大柳村“的纸条,心里有些不平。


 “刘同志,你真好,能分到大柳村,不像我,唉。”说着无奈的叹了一口气,一脸愁容,我见犹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