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传承(13大章)
第163章 传承(3w大章)
孔瑞接过茶,喝了一口,笑着将跪在地上的两位少年搀了起来,“庆峰、庆杰,今日起,你们便是我的徒弟,跟怀风一起学厨。?y.k*r_s?o~f-t¢..c~o!m+”
“我们这个行当有句话叫做:千两黄金不卖道,十字街头送故交。”
“你们是我侄儿,所以我收你们为徒,传的是家传手艺,日后不管你们学会了好多,都不得外传,晓得不?”
“晓得了。”两个少年垂着头,垂在身前的手紧紧攥着,声音有些青涩。
他们身上穿着半旧的棉麻衣裳,搭在身上空荡荡的,就象挂在竹杆上一般,微微弓着的背,甚至印出了嶙峋的骨头。
周砚心中轻叹了一口气,孔庆峰的记忆应该格外深刻,刚拜师的他确实瘦骨嶙峋,扯根稻草就能把裤腰带拴上。
他看了眼一旁的墙上,一行时间格外醒目:12
孔庆峰拜师成功。
周砚在少年的眼睛里看到了紧张,也看到了一丝光。
简单而繁复的拜师礼在三位大师的见证下圆满结束。
孔怀风把托盘放下,揽着两个少年干瘦的肩膀笑着向外走去:“庆峰、庆杰,走,我带你们去看看你们住的地方,今天开始,你们就跟我住一个屋。”
他比二人足足高了一个头,看起来自信又阳光。
房子不大,也算不上豪华,一处堂屋,一个小院,两间房便是全部。
三个少年住一屋,摆了两张木板床,过道便只剩半米宽,床头放着一摞书。
天色转黑,孔庆峰和孔庆杰坐在床上,摸着软和的棉被,看着可以关严实的门窗,眼睛都亮晶晶的。
孔怀风坐他们对面,微笑道:“挤是挤了点,不过我老汉儿说了,才回来将就住,等过两年挣到钱,再换个大点的房子。”
“怀风哥,房子还不够大吗?”孔庆杰左右看着,满眼欣喜:“这比我们房子大多了,还有棉被睡,我们在家睡的是稻草,盖的被子前些天被雨水打湿了,盖在身上一点都不暖和。这个被子摸着好舒服,是给我和大哥盖的吗?”
孔怀风脸上的笑容僵住,眼中露出了几分怜悯之色,张了张嘴,声音有点发闷:“对,庆杰你和庆峰睡那张床,你们瘦点挤一挤,我睡这边。”
“谢谢怀风哥!”两个少年雀跃地说道。
孔怀风也笑了,摆手道:“不谢,那我们睡了嘛,明天一早还要起来练刀工,起晚了要遭我老汉骂。”
三人窸窸窣窣爬上床,床头的油灯吹灭,孔怀风一会便睡着了,打着轻鼾。
另一张床上,孔庆杰有点迷糊的小声道:“大哥,这被子好舒服哦,我从来没有睡过这么舒服的被窝”
“庆杰,我们这辈子一定要出人头地!让孔家人都能吃饱饭,都能睡上暖和的被窝。”孔庆峰仰面躺着,看着天花板,眼睛在黑暗中透着坚定的光。
身旁传来了弟弟呼呼鼾声,比隔壁孔怀风都要响。
孔庆峰笑着摇了摇头,伸手帮他把被角掖好,很快也进入了梦乡。
周砚眼前一黑,再度亮起。
墙上一行红色时间:13
露天院子里摆着三张石桌,桌上摆着三块墩子,外边天色刚亮。
两个少年站在墩子前,握着菜刀,正在切冬瓜。
三个月过去,孔庆峰和孔庆杰瘦削的脸颊上明显长了不少肉,棉麻的薄衣服穿在身上,也不象之前那样透着嶙峋的骨头了。
两人的左手上布满了新旧伤痕,特别是孔庆峰,手上的伤痕密密麻麻的。
六月的天,早上都带着几分闷热。
两人额头上已经满是汗珠。
当然,也不一定是热的缘故,因为旁边还站着手握戒尺的师父。
“啪!”
戒尺抽在了孔庆杰的右手上,立马显出了一道红印。
孔瑞沉着脸道:“你看你切的啥子东西!冬瓜片切的那两片是一样厚的?你手指离那么远,生怕被刀碰
到一点,怎么练得好直刀法?”
“喊你左手持料,要按稳当,用中指第一关节顶住刀身,一边切一边往后退,保证退的距离是一样的,这样切出来的片厚度就会一样!
“你越害怕,刀越容易空刀切到手指。”
孔庆杰握着刀不敢放,往回缩了缩手,眼框里已经泛起泪光,点头小声道:“师父,我晓得了。”
“再切一块冬瓜继续练!我看着你切!”孔瑞沉声道,神情依然严肃。
孔庆杰切了一块冬瓜下来,深吸了一口气,又小心翼翼地切了起来。
“左手要稳!对,就是这样。下刀要直,直上直下,不能偏里也不能偏外,不然切出来的片和丝型状都丑得很。”
“手腕要灵活噻!关节是能动的,又不是石头做的,对,这样”孔瑞一边指导孔庆杰,一边扭头看着一旁的孔庆峰。
孔庆峰握刀已经颇稳,菜刀直起直落,切出来的片虽然还有些厚,但总体还算均匀。
他的手上又添了一道新伤,鲜血从中指慢慢往外淌,切的不深,他眉头都没皱一下,不紧不慢的把手头这块冬瓜切完,才拿起一旁的纱布把伤口上的血拭去,不用师父提醒,自己又去切了一块冬瓜继续切着。
孔瑞微微点头,把目光转回到孔庆杰身上,眉头一皱:“手抬高点!用手腕的力量来切,刀口触墩有一个自然的回力,先找到那个感觉!”
周砚在旁认真瞧着,脑子里闪过许多小周练习刀工时的记忆,无数画面重迭,竟是如此的相似,甚至连师父的话都是一样的。
这或许也是传承的一种?
院门被顶开,孔怀风扛着两个二十多斤的大冬瓜进门来,笑着道:“老汉儿,今天的冬瓜便宜,我讲了点价,花平日一个半的钱买了两个。”
“么儿都会讲价了,得行哦。”孔瑞过来帮他把冬瓜接了放在一旁的厨房阴凉处,笑着拍了拍他肩上的白灰,“你这个当师兄的去看着,特别是庆杰,三个月都没啥长进。”
孔怀风温声道:“老汉,庆杰还小的嘛,菜刀都握不稳,切的差点也能理解。我这段时间带他锻炼锻炼,先把力量练起来。”
孔瑞摇头,神情严肃道:“十二岁不小了,既然他拜师学艺,那就要有个端正的态度,庆峰的天赋还不如他,每天至少比他多切一倍冬瓜,现在已经快要掌握直刀法的基本功了。”
孔怀风忍不住笑着摇头:“庆峰太勤快了,一天练八九个小时,我们家的鸡看到冬瓜和南瓜都害怕,要不再买个大鹅回来养?”
“莫要东拉西扯,喊你去看着就去看着!”孔瑞伸手拍了一下他的脑袋,笑道:“今天开始你跟我学做红烧黄辣丁。”
“真的?!”孔怀风眼睛一亮,“要得!不枉我这三年杀了几千条黄辣丁,也该到我煮的时候了!”
孔瑞笑着摇头,转身往堂屋走去。
孔怀风探头看了一眼堂屋的方向,进厨房倒了两碗凉茶出来,小声道:“嘘,快点喝,喝了再切!”
两少年把菜刀轻轻放下,双手接过海碗就吨吨猛灌,一会功夫就把一碗凉茶喝了个精光,同时呼了口气,冲着孔怀风咧嘴笑。
“行了,抓紧练,别偷懒。”孔怀风接回碗,看着两人神情认真道:“师父说了,等你们啥时候把直刀法掌握好了,就带你们进乐明饭店的后厨,那才是真正练刀工的开始。”
“师兄,那不是比现在还辛苦啊?”孔庆杰有些苦恼道。
孔庆峰却是眼睛一亮,“师兄,去了后厨,是不是就能切南瓜、冬瓜之外的东西了?”
“没错,乐明饭店的菜单上有上百种菜,只要你愿意切,有的是食材给你练手。”孔怀风笑着点头。
“太好了!那从今天开始我每天再加练两个小时,早日掌握直刀法!”孔庆峰握拳,有些兴奋道。
“锅锅,求放过!”孔庆杰抬头,眼含热泪:“我是你的亲弟弟啊”
“我愚蠢的弟弟啊,人只有努力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孔庆峰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你也一样。”
画面渐暗,再度亮起,已是来到了一处宽阔的后厨。
时间:13
长案板前,孔庆峰手握菜刀,目光坚定的切着土豆块,一旁的木桶里已经泡着两桶切好的土豆。
土豆切完切黄瓜、苦瓜
切块、切片、切丝、切条
墙上的时间在一天天的快速流动,他的直刀法越发娴熟,切的速度越来越快,切的也越来越好。
孔瑞和孔怀风的身影不时出现,对他的动作进行校正和指导,有时还会亲自上手教导。
等到孔庆峰开始学推切法和拉切法的时候,已是三个月后。
许久不见的孔庆杰终于出现在后厨。
他长高了半个头,也长了些肉,墩子摆在孔庆峰的身边,看着身旁正在切肉丝的孔庆峰,一脸羡慕:“哥,你真学会切肉丝了啊?师父昨天才第一回让我碰黄瓜呢。?微?趣!小,说′ ¢已-发!布/最·新`章,节?”
“工作场合,喊师兄。”孔庆峰头都没抬一下,“赶紧切你的,好不容易才通过师父的测试,今天这一桶土豆切完,切好了留下,切不好又回去练三个月。”
“哦!”孔庆杰应了一声,拿起菜刀认真切土豆,动作不算快,但架势已经颇为标准,切出来的土豆块有板有眼,大小均匀。
“哥,你不歇会吗?”
“师兄,这是我的土豆啊?”
“二师兄,这是大师兄的黄辣丁,你也要抢着杀吗?”
“孔庆峰,收手吧,你这样我害怕”
孔庆杰站在角落里,看着在后厨如花蝴蝶般啥活都抢着干的孔庆峰,不解中带着几分淡淡的忧愁。
“庆杰,站在这里干啥子?”孔怀风端着一份红烧黄辣丁准备上菜,看着站那发呆的孔庆杰笑问道。
“大师兄,二师兄不是墩子吗?他为啥啥都做呢?”庆杰疑惑道。
孔怀风闻言看了眼正给师父擦灶台的孔庆峰,笑着道:“厨师是勤行,勤快的人才能从师父那里多学手艺,你看庆峰这段时间进步多快,可不止刀工上的那点长进。”
孔庆杰挠头:“我们不是才开始学刀工、刀法吗?”
孔怀风笑道:“没得事,你先把刀工、刀法学好。”
时间一天天流逝。
孔庆峰的刀工日渐精湛,相继掌握了锯切法、侧切法、滚切法。
以及平刀法中的平刀片、退刀片、拉片刀、斜刀片、反刀片。
砍刀法也是直刀砍、跟刀砍、拍刀砍一样样掌握。
拍、捶、剁、削更是娴熟运用。
这期间,孔怀风就在旁边的灶台上跟着学做菜,一次次被孔瑞呵斥,被戒尺抽打,被骂的狗血淋头。
孔庆杰在旁瑟瑟发抖,切的更小心了。
这一晃,便是三年。
孔庆峰成了乐明饭店后厨最受厨师喜欢的墩子,一般碰上重要的宴席,大厨都是点名要孔庆峰切菜。
孔庆杰火候还差点意思,但基本功还算扎实,混在后厨墩子里边不显突出,也没拖后腿。
时间:12早:6:00
城北早市。
天灰蒙蒙亮,孔瑞在前边走着,孔庆峰背着个空背篼跟在他身后。
“庆峰,你的刀工已经相当娴熟,从今天开始,你跟着我正式学做菜。”孔瑞边走边道:“学做菜要先学会‘认和选’,你每天在后厨切的材料是有采购专门去采买的,但作为厨师,你必须要搞得清楚原材料是哪路货以及有啥子规格和讲究。”
“一个厨师要想独当一面,会挑食材是最基本的。而最新鲜的食材,就藏在这早市里头。要想弄到最好的食材,必须起早摸黑,风雨无阻,下刀子都得出门。”
“你看这个黄辣丁,品质好好嘛,活蹦乱跳,表皮一点伤痕都没得,都是下河摸的,挑这种大小的拿来红烧最巴适。”
“挑蔬菜,要一看、二摸、三闻,比如这个黄瓜,要选毛刺多的,摸起来扎手生硬,闻着有股清香的,不管是拍黄瓜还是切丝凉拌,口感和水分都很足。”
“你看这青辣椒,弯的皮薄比直
的更辣,可以根据客人的口味来选用”
孔瑞背着手,带着孔庆峰一个一个菜摊看过去,不时蹲下挑挑拣拣,跟他讲解选菜的技巧,以及优劣之分。
一般上了手的菜,多少都会买一点,摊贩也是高高兴兴地。
周砚跟在后边认真听着,祖师爷讲的太细了,完全是把自己的经验揉碎了一点一点教给徒弟。
他一路跟着听,受益良多。
可惜他鉴定一开,好坏无从遁形。
不过也不是完全没用,以后他要是收了徒弟,这些知识可都是热乎的。
传承是什么?
不是一张菜谱,也不是高人指点。
而是一整套将一个纯新手领入门,教他一步步成长为优秀厨师的方法。
孔庆峰这个懵懂少年,花了三年时间将刀工练好,而这三年间,孔怀风则是从墩子进阶为一名真正的厨师,马上就要开始正式独立掌勺。
三年后,孔庆峰可能也会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厨师。
孔派厨师的培养周期一般为六年,六年可独立掌勺者,算天赋不错的。
六年还炒不明白的,那就只能继续练,直到出师为止。
所以当他们听说周砚只学厨两年半,竟然炒出那样一份火爆猪肝,震惊不言而喻。
早市逛完,背篼也装满了。
孔庆峰腰杆挺得笔直。
三年过去,十七岁的少年,已经褪去了初到嘉州城的青涩与瘦弱,他现在和孔瑞差不多高,身姿看起来颇为壮实,目光变得坚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