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卤味大师!(第2页)
老太太拿着杂志凑到灯下,眯起眼睛看了一会,点了点头:“嗯,拍的好,有点水平。”
周砚又把杂志翻开介绍道:“你看,这两页就是讲我做的跷脚牛肉的,上一篇文章是介绍荣乐园的特级厨师华大师,后边这篇是特级厨师徐大师讲几种面哨子的制作方法。”
“你这跷脚牛肉对汤锅的改良做的确实不错,其他菜炒的也好,称得上一句专业厨师的评价,将来未必比那两个特级厨师差。”老太太抬头看着他,笑着道:“但你觉得我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村老太太,和这些大师放一起,合适吗?”
“合适!太合适了!”周砚把杂志合上,看着老太太道:“奶奶,你可不只是农村老太太,你是卤味大师,张记卤味创始人,老周家话事人,厨坛新星周砚的卤味领路人,一等功臣的夫人,一等功臣的母亲——张淑芬同志!”
老太太看着他愣了一下,眼角泛起了微光。
“奶奶,你做了半辈子卤味,把张记卤味做成了一代苏稽人的美味记忆,当得起‘大师’两个字。”周砚神情认真道:“我觉得你见证了那动荡的半个世纪,一锅卤味贯穿其中,我觉得很值得记录下来。”
老太太沉默良久,点了点头:“要得,听你的。”
周砚脸上露出了笑容:“那我们就说好了哈,今天中午店里忙完了,我带何主编来家里采访。”
载着牛肉回到石板桥头,周砚把自行车停在章老三的肉摊前,扫了一眼今天的猪头和肉品质都没问题,让老周同志负责称重和装车,自己则是往来福的豆腐摊走去。
今天逢场,摆摊的人格外多,有背着自家土鸡蛋、鸡、鸭、鹅来卖钱的,也有挑着自己做的簸箕、木铲、扫把等手工制品的,最多的还是卖菜的。
赶场买东西的人也多,摩肩擦踵,到处都是叫卖和砍价的声音。
“这簸箕八角钱一个!不得讲价。”
“四角!”
“哪有对半砍的哦,太低了,我一晚上才做一个。”
“三角。”
“算了算了,四角卖你,我买两块豆腐回去烧肉吃。”
周砚买了两把鲜嫩的小青菜,远远的便瞧见豆腐摊被围着。
来福脸上带着笑容在给客人称豆腐,秤杆一如既往高高的,生意倒是相当红火。
周砚走到跟前,一个嬢嬢手里提着一块豆腐,正在付钱,嘴里嘟囔着:“你下回多做点嘛,我本来打算多买两块,煎了给我幺女送去,你这豆腐比别家好。”
“他听不见。”周砚笑着提醒道。
“我晓得,我就是爱念两句。”嬢嬢笑着把钱递给来福,看着周砚推荐道:“这娃娃实诚得很,每次秤都是给多的,豆腐做的也好吃,不过今天卖完了,你要买下回还得早点。”
“要得。”周砚笑着点头。
小桌上,两板豆腐已经卖完了,几个客人过来看了一眼,有些失望地走了。
来福看着周砚笑得一脸开心,笑容依旧干净。
他把一个用纱布盖好的篮子向周砚递过来,另外还有一大把捆好的腐竹。
周砚伸手接过,看了眼他满是血泡的双手,篮子里装的是豆干,沉甸甸的,那一大把腐竹少说也有十来斤。
篮子上边有张纸条,写着:豆腐干——10斤,腐竹——16斤,共:16.8元。